正确认识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的挑战性与安全性(2)
(三)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在挑战难度较大的活动环节,除了放置必要的保护器械(如软垫、护具等)外,教师还要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教师的站位、手势、距离等,都是直接影响幼儿身体安全的重要因素。如在“跳山羊”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站位及动作直接影响幼儿活动的安全性,活动中教师应迎面站于幼儿落地一侧,双腿呈弓步状,双手自然迎出,以防幼儿落地时跌倒。教师必要的保护行为,既能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又能使幼儿潜移默化地学习科学有效的保护动作,从而增强幼儿运动中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四)积累日常体育运动的经验
日常体育运动是安全的有力保障,幼儿经常参与各项体育运动,有利于身体各关节、肌肉、器官得到锻炼与发展,增强运动能力。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每天进行晨跑:带领幼儿复习已学过的体育运动内容,练习主要动作;组织幼儿开展体育游戏或比赛活动;开展亲子体育游戏,将运动的理念融于家庭教育中等。幼儿在日常锻炼中不断积累运动经验,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可以通过有效刺激进行不断完善与突破,这种运动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幼儿从容应对体育教学活动中的挑战,在安全上也有较大的保障。
(五)组织专题练习活动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专题性”的体育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行为,并通过创设特定的环境,让幼儿在某一情境中进行体育运动,使幼儿形成某一特定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行为。如游泳、遇震遇火逃生、滚落时的自我保护动作等,这些特色鲜明的体育教学活动能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幼儿形成固有的安全意识。
三、“挑战性’’与“安全性”的关系
从以上关于挑战和安全的分析中不难发现,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中的“挑战性”与“安全性”并非相互独立的,两者也不是相互包含的关系,而应该不分彼此、相互融合于体育教学活动中。
(一)“挑战”是“安全”的高层次表现
在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中,只有将“挑战”之前所有的安全工作都做到位,做好充分的准备,“挑战”环节才能得以顺利地开展与实施。如在一个高处向下跳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只有在幼儿熟悉向下跳的起跳、落地等一系列正确动作后,并且在幼儿心理承受能力允许的情况下,教师才能实施难度更大的“叠高”挑战环节。因此,只有当“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挑战”才有意义。换句话说,有了安全保障的“挑战”才能称之为“挑战”,否则只能叫做“冒险”。
(二)“安全”在“挑战”中无处不在
“安全”在“挑战”中扮演的是“幕后工作者”的角色,对于活动中所有的安全隐患,教师都必须事前做好充分的考虑与准备。如器械位置的摆放、游戏队形的疏密、教师的站位、幼儿生理与心理的极限等,这些都是在“挑战”环节中时时存在且不容忽视的因素,教师必须时刻将“安全”牢记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