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幼儿交往障碍成因及其心理辅导策略

幼教网 2018-09-13 15:11:39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幼儿交往障碍成因及其心理辅导策略

  [摘要]  幼儿交往障碍是学前期孩子存在的问题行为之一。造成幼儿交往行为障碍的原因有不良的家庭生活和交往方式、幼儿先天条件的限制、不良的后天交往体验等。针对幼儿交往障碍的心理辅导要遵循体验性、活动性、渗透性和等待性原则,具体方法包括发展性优化辅导和矫正性辅导。

  [关键词]社会性发展;交往障碍;心理辅导

  一、问题提出

  交往能力是未来社会个体发展必须具备的能力,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之一,能否顺利地进行社会交往反映了个体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个体的生存质量。每一个人都要在社会中生活,就需要与他人建立人际关系,交往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只有通过交往,人们才能互相交流信息和感情,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达到共同活动的目的。[1]因此,交往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明确指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他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欧洲著名心理分析学家阿得勒认为,假使幼儿未曾学会合作之道,他必然会走向孤僻之途,并产生牢固的自卑情绪,进而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幼儿的交往范围,限制其社会性发展。[2]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我们会经常看到幼儿为了得到自己喜欢的玩具而与同伴争吵,甚至出手打人;有的孩子在力所能及的事情面前退缩,能做的事情说“我不会,我不能”;遇到陌生人就害怕,不和同伴、老师说话,到了新的环境难以适应。对幼儿问题行为发生情况的观察也发现不参加活动、不回答问题、打架、争吵、要强、碰不得等交往障碍行为在当今幼儿身上普遍存在,教师们也普遍反映每天处理幼儿间的矛盾和摩擦的频率较高,因此牵制了教师大量的精力,同时幼儿交往障碍行为反复多次的出现,也非常影响班级友爱和谐气氛的营造,甚至导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关系的紧张,因此有必要探讨幼儿交往障碍的成因,并提出解决的策略。

  二、幼儿交往障碍成因

  (一)不良的家庭生活和教养方式

  现代人大部分住在单元房内,单元式的住房环境客观上阻碍了幼儿与同伴的接触,造成幼儿外出与同伴游戏玩耍的困难。家庭中所拥有的现代化娱乐和游戏设备基本上能够满足幼儿娱乐活动的需要,但却难以让幼儿产生积极地寻找与同伴交往的动机与兴趣。在教养方式上,成人事事处处以孩子为中心,对孩子的各种需要几乎是无条件满足,使得幼儿的自我意识很强。而家里总有人陪儿童游戏,也使孩子难以产生寻找同伴一起游戏的愿望。此外,家长还不让幼儿和同伴一起玩,因为当孩子间发生矛盾时,一是怕自己的孩子吃亏,二是当看到孩子不能协商解决矛盾的时候,家长会不由自主地直接介入到孩子们中间去解决问题,反而会带来更大的矛盾和不良的后果,于是有的家长为了图“省事”,宁可让孩子呆在家里。

  (二)幼儿先天条件的限制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们自出生就有先天性的气质差异,虽然这种差异没有好坏之分,但却有着显著的行为差异,如有的气质类型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表现为缺乏自信,不合群,不愿意也不善于与人沟通。[3]同时,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孩子由于在个体健康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失聪和口吃的幼儿不能清楚地用语言表达,难以与人沟通;有身体残疾的孩子,其活动行为受到一定的限制,缺乏广泛与人交往的机会,其交往技能的学习必然受到阻碍。这些生理有缺陷的孩子,在心理上也存在一定的自卑感,会主动逃避与他人接触和交流。

  (三)不良的后天交往体验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良的交往体验也会造成其交往障碍。[4]如有的幼儿主观上是很愿意与别人交往的,但是由于交往的方法不合适,因而经常与同伴产生矛盾冲突,遭到同伴拒绝,多次不良的情感体验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长此以往就会产生不愿与人交往的消极态度。在幼儿园里,有些教师因为自己的个性特点,缺乏与幼儿积极沟通的热情,态度冷漠,其态度和行为也势必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幼儿长期处于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必然会效仿。还有的教师对于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行为以及对于幼儿出现的交往障碍问题如何教育,不仅经验不足,而且方法、策略不当,不能给予幼儿科学的引导和帮助。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