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幼儿被同伴拒绝后的共情引导策略

幼教网 2018-09-13 15:44:59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幼儿被同伴拒绝后的共情引导策略

  4~5岁的中班幼儿进入到人际关系的敏感期,他们开始主动寻找策略适应幼儿园,发展良好的同伴关系就是重要策略之一。与此同时,幼儿被同伴拒绝的现象开始频繁发生。一般情况下,幼儿在被拒绝后通常会出现攻击性行为或自卑、退缩的行为.甚至有些幼儿不太敢去与别人交往了,这些行为反映出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发展不足。本文对不同场景下被同伴拒绝的幼儿进行共情引导,让幼儿学会正确面对拒绝,发展出良好的同伴关系及抗挫折能力。

  场景1:他不想挨着我坐

  木子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生,特别喜欢和老师、小朋友分享自己的小故事。区域活动结束后小朋友们陆续回到座位上,木子搬着自己的小椅子挤到洋洋身边,说:“洋洋,我想和你坐一起。”洋洋说:“我和叶叶、哲哲是好朋友,而且我不喜欢和女生挨在一起。”木子的笑脸没有了,嘟着小嘴说:“那好吧。”搬着椅子坐到旁边的位置,眼泪吧嗒吧嗒地往下掉。

  我走到木子身边,问:“发生了什么?”木子告诉我:“我很喜欢洋洋,想和他坐在一起,但是洋洋告诉我他有好朋友了,不想挨着我坐。”我抱了抱木子,说:“你被洋洋拒绝了,心里有点难受?”木子哭着继续说:“是的,我还是想和洋洋坐一起。”我静静地抱了一会儿木子,感受到她的身体渐渐不再颤抖,情绪也稳定了很多……

  共情策略——

  引导幼儿说出情绪,让其感受到被接纳和理解


  当幼儿有情绪时,教师先停下正在做的事情,关注到孩子的存在。“停下来”这一动作给孩子的感觉是“老师很重视我、尊重我”。之后教师在看懂和听明白幼儿的表达后,用语言或行为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理解和接纳。案例中,教师对木子说:“你被洋洋拒绝了,心里有点难受?”之所以用假设性语气而非肯定语气来表达,是因为对与不对,应该让孩子自己做判断。因为共情表达,仅仅是传达教师对孩子情绪的接纳,对孩子情绪背后原因的理解,而不是评价和批判。对于刚刚接触共情的老师,有时在共情表达时不是很到位,可以借助一个友善、鼓励的眼神,一个手势、一个拥抱,这些有时比话语更有力量。

  只有通过换位思考,让孩子感受被理解和接纳,才能促进幼儿形成稳定的自我价值,建立自信心,为发展出良好的同伴关系奠定基础。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拒绝他人”这一行为,并没有绝对的对错,所以在这件事情上,老师不用急于做出评判,或者急于解决孩子之间的问题,只需要针对木子当下的情绪,表达出接纳的态度,让木子逐步恢复平静就可以。

  场景2:他不想和我一起玩

  区域活动开始了,喜欢科学区的几个小朋友都陆续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操作材料进行科学探究。今天涵涵选择的是用打气筒打气球的游戏,洋洋也想玩这个,因为是涵涵先选到的,洋洋就问:“我们可以一起玩吗?”涵涵说:“不行。”涵涵拿着打气筒打起气球来,洋洋站在旁边闷闷不乐地一直看着涵涵玩。

  这时,洋洋看到了不远处的我,跑过来说道:“我想和涵涵一起打气球,他不想和我一起玩。”我问:“老师知道你很想和涵涵一起玩,那你有没有问涵涵为什么不和你一起玩啊?”“我没问,他不喜欢我吧!”我又引导:“那你可以试着问一下。”洋洋走到涵涵身边问道:“你为什么不想和我一起玩?”涵涵快速地回答:“因为上次和你一起玩,你就没有把气球吹起来,这次你会用打气筒了吗?”洋洋摇摇头,回到我身边告诉我:“涵涵说,因为我不会使用打气筒。”我用恍然大悟的表情看着洋洋,说道:“哦,原来是这样啊,并不是涵涵不喜欢你,而是他觉得你不会使用打气筒才拒绝你的,所以你应该怎么办呢?”洋洋想了想说:“我应该想一想怎样使用打气筒,学会了再和涵涵一起玩。”随后,洋洋高兴地去找涵涵了。

  共情策略——

  引导幼儿明白被拒绝不是“我不好”


  同伴关系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学前儿童认知水平与交往水平有限,因此在与同伴交往时往往会出现各种矛盾,从而使自己的情绪情感受到不同的影响。案例中,洋洋因为涵涵的拒绝而闷闷不乐,心里一直以为是涵涵不喜欢自己。老师引导洋洋了解涵涵的想法,让洋洋自己去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洋洋知道了涵涵拒绝自己的原因后,情绪也由一味难过转变成了要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利用共情引导洋洋意识到被拒绝并不是“我不好”,了解原因后可以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