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体育活动中保育工作的有机渗透
幼儿体育活动中保育工作的有机渗透
《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的生长发育十分迅速但尚未完善,可塑性强但知识经验匮乏,活动欲望强烈但自我保护意识薄弱。为此,保护幼儿的生命与健康,增强他们的体质,理所当然成为幼儿园的首要任务,也是幼儿园保育工作的重点。
体育活动中的保育工作,对保证体育活动的质量,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把保育工作有机渗透到了体育活动的各个环节。
一、保育工作在体育活动各环节的渗透
(一)活动前的保育
1.根据需要准备活动场地和活动器材
教师要检查活动场地和活动器材的安全性,检查幼儿的着装是否便于运动,鞋带是否系牢,衣服口袋及其饰物是否存有不安全因素。
2.了解幼儿的身体状况及情绪状态
活动前,教师必须了解幼儿的身体状况及情绪状态,采取相应的保育措施。如对于活动中容易出汗的孩子,事先在孩子的背上垫上毛巾吸汗,活动后抽出毛巾以防捂汗感冒;对体质差或刚恢复健康的幼儿,在活动中就要适当减少活动时间和运动强度;对于情绪低落、胆小内向的孩子,及时给予鼓励,调动活动情绪,并打消个别幼儿对体育活动的恐惧心理,激发其参与活动的兴趣。
3.根据季节特点调整体育活动的时间与内容
春秋季节户外活动时间相对较长,活动内容不受限制;而冬夏两季由于受气温影响,在暴冷暴热天,可将户外活动时间相对缩短,并根据季节变化将活动时间移至接近中午或清早。场地选择也需要变化,冬天可选择向阳背风处,活动量可适当增加,如跑、跳的活动,活动量大的传统游戏;而夏天则要选择背阴凉爽处,活动量需相对减小,如组织平衡、钻的活动等。
(二)活动中的保育
1.充分的准备活动
组织活动时首先要进行3~5分钟的热身活动,唤醒机体,使幼儿全身的骨骼得到舒展,心脏工作强度逐渐加大,防止突然的剧烈运动给机体带来损伤。
2.活动中的及时观察与科学调整
活动中教师要通过察、摸、问等途径,了解幼儿的活动情况,随时对幼儿的活动量和密度进行调节。
察:教师要随时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脸色、出汗情况及动作表现。幼儿脸色红润,满头大汗,活动幅度较大,说明活动量大,这时教师要适时调整,并提醒这些幼儿注意休息,防止运动过度。反之,幼儿脸色无变化,动作幅度小,教师就必须提高其活动量,达到运动的目的。
摸:对于外部表征不明显的幼儿,教师还需经常摸摸他的额头、颈部,采取相应的保育措施,如垫毛巾、及时减衣等。
问:教师在活动中随时注意幼儿的活动情况,通过询问掌握幼儿的运动量、情绪状态及生理、心理需求,如问问幼儿是否需要休息、小便、喝水等。
3.关注体弱幼儿
对于体质较弱的孩子,在活动中要注意区别对待、循序渐进。体弱幼儿由于本身体质问题极易疲劳,活动量直线上升或强度增大都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健康,所以,我们不能强求他们的运动负荷量与体质好的幼儿相同,要控制好体弱幼儿的运动量,在中等体质幼儿运动量标准上相对减少其练习时间和密度,建立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另外,在体育活动中要做有心人,多关注体弱幼儿的反应,当发现幼儿有脸色涨红、表情不自然、出汗很多、呼吸急促等症状时,应马上调节其活动量,谨防活动量过大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三)活动后的保育
体育活动后的保育工作,对幼儿平稳地恢复到运动前的状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在活动后要注意稳定幼儿的情绪,由兴奋转为平和,并注意运动后动静交替的相互衔接,不能让幼儿在活动后突然停顿下来或马上坐下休息,可以在操场上漫步一会儿再回教室,等幼儿情绪平稳后再坐下。活动后我们要及时提醒幼儿穿好衣服注意保暖,还应培养幼儿养成用肥皂洗手、用干毛巾擦汗、主动喝水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