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讲座知识要点:阅读练习指导(三)(2)
(4)渲染气氛(环境描写)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段话。这个文段仍然选自于鲁迅先生的作品,出自于《故乡》这篇文章。
提到故乡,我们第一反应是温馨、温暖,这句话中却出现了“严寒”、“深冬”、“阴晦”、“冷风”、“苍黄”、“萧索的荒村”这样的字眼,写出了故乡的萧瑟与凄凉,由此我们可以猜测作者这次回乡的经历好像并不那么美好,结合后文的内容我们可以知道,这个环境描写正是预示了这次回乡,他在家乡的生活感受和现在身处这个环境一样,令人感觉凄凉、萧条、悲哀。而在开头部分的这个环境描写,已经为我们渲染了一种悲凉萧条的气氛。由此,我们可以来归纳一下,这种环境描写的开头它所具有的另一个作用是“渲染……样的气氛”,那么对于这个文段而言,就是渲染了一种“悲凉萧条的气氛”。
(5)烘托人物心情(环境描写)
我们再来看一个文段,同样的也是名家之作,也是以环境描写来开头,选自于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
开头第一句就为下文渔夫打鱼的艰难、桑娜的担心作了铺垫——暴风雨的夜晚、这个贫困的家庭为了生计,丈夫不得不出海打鱼,妻子在家等着丈夫回家,心急如焚,这样狂风呼啸惊涛拍岸的大海让妻子忍不住担心丈夫的安危,这时候的她“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这里正是用这样一个恶劣又艰难的环境描写作为开头,烘托了妻子担心、恐惧的心情。由此,我们可以来归纳一下,这种环境描写的开头它所具有的作用还有“烘托人物心情”,在这个文段中,表现的正是妻子的心情,烘托了妻子担心恐惧的心情。
2、末段的作用
说了这么多开头的作用,我们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一篇文章中,通常结尾也是它的亮点所在,所以出题老师尤其偏爱出道题考考你结尾段落有什么作用。
(1)总结全文
这句话出自于我们书上的一篇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前文按照一年四季的时间顺序写了小兴安岭自然环境优美,物产丰富的特点。当我们看到这个结尾的时候惊讶的发现,结尾段落的内容和文章前面的内容是一样的,我只是用了更加精炼的语言把它强调了一遍,这叫做什么呢?用咱们的术语说这叫“总结全文”。同时,我们看到这篇文章的题目叫做《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个结尾和题目也是一样的,刚刚咱们说过这叫做点题,更准确说这叫做结尾点题。所以我们可以判断下末段的作用常见的有“总结全文、和结尾点题”。
(2)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看到题目《登山》,我们知道这篇文章写的是事,但她没有在结尾写“哇,这真是一次难忘的登山之旅啊!”而是写我们要克服困难,要锻炼自己的意志。这个结尾和文章有关,和登山这件事儿有关,但是比文章本身描写的事儿又高了一层,给我们讲了一个道理,那么这个结尾又有着什么样的作用呢?这个“锻炼自己的意志”其实是这篇文章的什么呢?是文章的中心。中心一般指的是文章中所体现的人物的品质、人物的情感、或者是事件中蕴涵的道理,那么我在文段的最后把这个中心单独拎出来直接告诉你的这种方式,起到了什么作用呢?这个结尾在这里起的作用是点明中心。比如在这儿,作者写这次登山让我不再畏惧害怕。作者又进一步抒发自己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去做,就像同学们在自己的作文里写我在公交车上遇到了一个残疾的小哥哥主动把位置让给了一位步履蹒跚的老爷爷,从这件事儿当中我懂得了,我也要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从一件小事儿,到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到我明白了以后在生活中我应该如何去做,这种不断往中心靠拢、让文章立意更好的过程,或者说不断提高层次、让立意越来越深远的过程,就是“升华主题”。所以我们可以判断下末段的作用除了“总结全文,结尾点题”还有“点明中心、和升华主题”。
(3)首尾呼应
这篇名为《海底世界》的文章是这样结束全文的:“海底真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这个结尾看起来似乎和《美丽的大兴安岭》那篇课文一样,在结尾部分点题并总结全文,但当我们看到这篇文章的开头的时候就发现,开头是这样写的:“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
我们发现开头是问题,结尾是答案,这样一问一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内容体系,所以我们可以判断这个结尾除了“总领全文和点题”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他还有着首尾呼应的作用。同时这种写法也建议同学们用在自己的作文中,让你的作文更有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