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社会大课堂:北京新学期的礼物

光明日报 2008-09-02 16:55:44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9月1日,新学期开学第一天。

  古戏楼前唱京剧,学画京剧脸谱;抖空竹、踢毽子、翻绳、走华容道、玩跟头猴等老北京传统玩具……北京第一实验小学、宣师一附小等学校的小学生们新学期的第一课不仅内容新鲜,而且上课的地点也很独特,上午所有的课程都在首都博物馆的老北京民俗文化区里进行。

  据了解,不仅是首都博物馆,从今天起,全北京中小学生的课堂还可能搬到植物园、街道社区、故宫北海等481家有意思,能增长视野、学到知识的社会场所进行。这一切,源于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的全面启动。

  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

  “众所周知,北京拥有极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如何在较高水平上实现教育公平全面发展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实施‘社会大课堂’建设,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题中应有之义。”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北京市教委主任刘利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社会大课堂”这一构想是在2007年下半年,经过调研论证、先行试点、全面启动建设等近一年的探索实践而提出的。

  以社会大课堂的形式促进首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首都教育部门组织权威教育专家进行了深入的探索。重点把握在全社会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利契机下,如何积极推动全社会共同育人机制的创新实践,在新时期、新阶段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为此,有关专家深入了解了首都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需求,总结了东城区“蓝天工程”等一大批由各区县创造的鲜活的教育改革经验。同时在比较分析当今世界范围内青少年学生教育的发展趋势,贯彻现代、开放、社会化教育理念的情况下,提出了“社会大课堂”的开发途径:利用首都德育资源,以新的德育资源观,整合开发、利用首都特有的地域资源、人文资源、科技资源和新闻媒体资源,丰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在陶西平、文喆、董奇、陆士桢等16位专家的积极建言献策以及专门课题组的多次论证下,最终确定了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的基本内涵:在整合利用首都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基础上,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设施、科研院所、企业、农村、社区等社会资源和有条件的高等院校、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校外教育机构等教育系统内资源为依托,本着“合力建设、成果共享、服务学生”的原则,通过提供免费或优惠的场所条件、安全的活动环境、相适应的教育教学内容,为学校集体组织和学生个人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以及组织学科教学活动等创造条件。

  在校学生参与“社会大课堂”论证决策

  据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杜松彭介绍,有关部门在对社会大课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科学论证的过程中,一直注意以不同的形式倾听不同层面的声音。首先关注了学校和学生的需要、期待,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大课堂的建设当中来。

  受北京市教委邀请,一批在校学生参与了“社会大课堂”实施的论证决策过程,人大附中学生马悦然就是其中之一。他认为,社会大课堂为中学生挖掘了最优秀的教育资源,联系了各行各业的团体机构,搭建了广阔的平台。青少年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可以接触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与不同职业和背景的社会工作者交流、学习,充分了解学校生活之外的大千世界。

  在充分听取学生意见的同时,在社会大课堂建设部门沟通会上,北京市委宣传部、市委社会工委、市文化局、市文物局、首都博物馆、国家大剧院等有关部门和资源单位也一致赞同利用首都丰富资源、建设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认为这项工作“有益于学生成长、有益于学习型城市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大家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各个部门急需打破固有的、明确的界限,把资源统起来共同服务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许多资源单位对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服务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表示极大认同,认为这是一件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利于创建学习型城市的重要举措,纷纷表示了希望与教育系统进行资源共享、合作开发的合作意愿。

  整合管理社会资源创国内之最

  刘利民介绍,资源确认是社会大课堂建设启动之后一项最为关键的基础性工作,也是花费时间最多、协调难度最大、工作分量最重的一项工作。由于涉及社会部门层面多、资源单位数量多、采集信息头绪多、筹备建设中变数多,社会大课堂首批资源单位的确定和《社会大课堂信息指南》的完成饱含了许多人的艰辛和付出。

  从2008年1月到5月间,北京市学生活动管理中心经过3次大规模核实,利用4个月的时间,整合18个区县资源,联合12个部门,处理了成千上万条信息数据,打过不计其数的沟通电话,经过资料审查、实地考察、专家论证、签订合作书等工作环节,最终从1207家入选单位中确定了481家作为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首批资源单位。据统计表明,整合如此大规模的社会资源与教育资源,使之为中小学生所用,在国内尚属首次。

  在社会大课堂的建设中,如何集成、链接、处理、应用和管理来自千余家资源单位的信息、区县社会大课堂运行的信息以及学校和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的动态信息,也是社会大课堂建设工作团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据介绍,现代化手段在社会大课堂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服务性功能,开设门户网站,便于学校、学生、家长方便快捷地查询社会大课堂的资源信息;二是管理功能,通过安装POS机将学生个性化活动信息列入学籍卡,探索社会大课堂的现代化管理方式。

  北京教育网络与信息中心承担了社会大课堂的门户网站与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与维护。自去年以来,已经制定了《北京市中小学社会大课堂平台管理运行办法》;召开区县工作部署会,确定区县分级平台建设方案;完成市级社会大课堂网站建设工作及指导区县完成区县社会大课堂网站建设。

  更新教育观念——“社会大课堂”的生命力

  “我们强调‘减负’,但是在学校给孩子‘减负’了,回到家后,家长给孩子‘增负’。我们强调素质教育,但是不少学校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还不敢迈开步子搞素质教育,把素质教育与应试对立起来。”著名教育家卢勤认为,家长、学校的教育观念往往影响着孩子综合素质的发展,更新学校与家庭的教育观念,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对此问题,刘利民表示,帮助家长和学校更新教育观念,也是“社会大课堂”的生命力之所在。“当下,许多家长给孩子报各类艺术班、兴趣班。这说明,让孩子接受文化的培养和艺术的熏陶是许多家庭的诉求。我们希望借助‘社会大课堂’这样一个平台,通过开放各类社会资源,让中小学生体验、共享,引导家长改变家庭教育观念,找到提高孩子综合素质的新途径。”刘利民说。

  在采访中,北京市教育科学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专家表示,一本《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教学活动实施要点》(简称《教学要点》),是促使学校利用“社会大课堂”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

  《济南的冬天》——老舍纪念馆,请讲解员介绍老舍在山东的生活经历,做好参观记录,写一篇阅读文章;《物体的沉浮条件》——北京自然博物馆,让学生通过参观博物馆,观察相关浮力问题;《lesson10shopping》——王府井商业街,拍照、收集商品信息,与国际友人交流……打开《教学要点》,从小学到中学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想品德、生物等各学科如何利用“社会大课堂”开展教学是细化到每个年级每一节课的。每节课的教材版本、可参与社会实践基地名称以及活动方式与教学建议,都可以在《教学要点》上找到明确说明。

  北京市将逐步要求每一所学校,都要在“社会大课堂”相关资源中安排一部分教学内容。同时,将参与社会大课堂的情况与学生综合素质和学分挂钩。“社会大课堂正式推出后,学校有序地组织学生走进大课堂,资源单位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双方互相促进,合作共赢;教师可以从大课堂中找到相适应的教育教学内容,学生可以从大课堂中找到感兴趣的实践活动场所和活动信息,家长带着孩子、孩子拉着家长一起走进博物馆;农村的孩子到城市的博物馆去进行研究性学习,城市的孩子到农村去感受新农村建设的成就;博物馆当教室、蓝天当课堂、小溪当课本成为现实,所有沉睡的资源活起来、动起来。这既是政府从教育的角度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体恤学生需求的一项实事,也是利在当代、惠及长远、造福子孙后代的一件大事。”刘利民说。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