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孩子入学不宜以出生年月来统一划分
“孩子究竟几岁该上学?”这个问题最近在社会各界引起热议。日前,在上海国际儿科精英论坛上,多位儿童保健专家提出,儿童的入学年龄应该有一个相对宽泛的时间段,什么时候应该或可以上学了,不是简单地以出生年月日来统一划分,而应当根据不同孩子的个体“成熟度”。我国现行规定的6周岁入学年龄过于“一刀切”,应当由儿科医生对每个孩子的心智和体格发育成熟度综合评估后,再由家长来选择适当的入学时间。这项建议引起了许多家长的热切关注,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也不少,更多专家和家长认为——
6岁入学符合孩子身心发展
小学生低龄入学现象越来越多,有些家长为孩子能提早入学不惜改户口虚增年龄。孩子的幼儿时期是创造能力的高峰期,上小学之后,孩子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而且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记忆能力、背诵能力以及概念和简单运算能力。
相关专家介绍,6周岁入学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这个时期的儿童能全面理解老师逐渐复杂而完整的语言表达,并开始使用书面语言,注意力、记忆力进一步发展。而且,孩子身体发育相对稳定,拥有一定的自理能力以及交往能力,情绪也相对稳定,能做到基本的自律自控。在日本,每一个将要入学的儿童都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指定的心理测验项目,由老师对其智力、学习能力、心理发育情况做出评估,孩子根据其测验成绩入学。以防年龄小的孩子由于入学后成绩差而一直被失败的感觉困扰,这会严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最终也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
早入学不应成为家长功利心的砝码
在众多受访家长中,大约60%的家长出于“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功利心考虑,想方设法让孩子提早一年上学,他们“渴望”孩子早学知识、早上学。
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提前上学,不惜更改孩子的出生日期。谢女士是一名归国华侨,她认为自己孩子先天素质好而且通晓一年级课本里的所有内容。虽然孩子不满6岁,但是她想让孩子提前上学,从而选择让孩子在起跑线上不会输给其他孩子。
任老师多年负责小学招生,他说每年要求让9月1日前不满6周岁的孩子提前入学的家长很多。然而,除非孩子有生理或智力缺陷,主动让自家孩子晚一年上学的家长却很少。多数家长存有功利心态,“你儿子5岁半读书”、“我女儿5岁读书”,这些话成为众多家长聊天攀比的题目,在任老师看来,家长之间若以此进行攀比,会给孩子带来无形的压力。
会学习不应成为早入学的理由
早教盛行的今天,家长盲目地过早地对孩子进行知识和技能训练,有些孩子5岁左右的识字量多达千余字、会背唐诗上百首,更有些孩子已经学完了一年级的所有内容,由此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够聪明、有天赋,认为孩子具备了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可实际上孩子学到的那点知识和能力是家长提前、强化培养的结果,与孩子本身的身心智力发展没有太大关系。
孩子是否能通过入学考核,并不是简单地看孩子会不会做加减乘除,而是侧重孩子的认知、记忆、理解、动手操作等方面的能力。专家曾指出:5岁的孩子虽然在学习知识上跟6岁的孩子相比不会差多少,但由于大脑发育不成熟,心智也不够成熟,很容易出现其他方面的障碍,形成自卑心理。
日本儿童在入学时会有10项测评,其中9项为健康检查,包括营养状态、脊柱、胸廓、视力、听力、眼睛、耳鼻咽喉、齿和口腔等,智能测试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这样的入学测试值得我们父母及学校审视和借鉴。
提前入学不代表智力能提早开发
有的家长片面地认为提前入学等于智力开发,认为孩子早一年入学,就能早一点学到更多的东西,会更“聪明”,这种想法是非常片面的。各个年龄阶段有各个年龄段适合做的事情,相关教育专家普遍认为,提前入学对于孩子的发展弊大于利。
小晶是一名刚入学的新生,今年5岁。她说班上多半为6岁左右的同学,但是和小晶同年龄的学生也有十几个,小晶告诉笔者,他们这些小一点儿的同学和那些年龄稍长的同学相比之下,明显感到自己的动手能力较差,而且写字也较慢,觉得很自卑,甚至有不想上学的念头。
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课业负担是按照学龄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发展水平设置的,提前上学就等于人为地加重了孩子的精神和生理负担。即便是学前就有相应基础的孩子,一开始可能比较适应甚至有优势,但随着课程内容的加深其优势将会慢慢减退,甚至跟不上其他同学。
许多家长只是从个人的主观愿望出发,强行让孩子提前入学,使孩子过嫩的肩膀承担起与他们年龄不相称的重担,那是不明智的举动。如果孩子的综合能力尚未达到相应入学要求而强行为之会起反作用,一旦稍有疏忽,就会影响孩子身心的正常发展。因此,孩子入学还是应该尽量遵照科学规律,不要太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