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满6周岁,上学合适吗?
“孩子究竟几岁该上学?”这个问题一直是社会颇为关注的话题。近日,湖北省公布《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办法草案补充了“凡于当年9月1日至12月31日之间年满6周岁的儿童,如已达到入学程度,经监护人申请,可以入学,学校不得拒收或另外收费”的规定。一石激起千层浪,这项新规定引起了许多家长的热切关注,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也不少,又一次引起各方热议。
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于当年9月1日前满6周岁的儿童必须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对未满6周岁的儿童,各类小学,包括公办、民办小学招生时原则上不允许招收。但《义务教育法》对此并没有明确规定,湖北省的《办法(草案)》作为地方性法规,对这类问题有了更明确细致的规定,对此家长和教育人士纷纷表示,对年龄差异具体细化规定是好事,但这个规定似乎无形之中默认了孩子可以提早入学。赣州本地虽然还没有特别具体的规定,但各方对此反响不一。
家长:只晚几天须多等一年
家住赣州市东阳山路的小明是9月10日出生的,由于父母都是上班族,他不满2周岁就被送入幼儿园,眼看一起玩的小朋友今年都将离开幼儿园步入小学,他却因为晚出生几天不满6周岁,不得不留在幼儿园当“复读生”。小明的妈妈刘女士苦恼地说,孩子综合能力已经达到小学入学的水平,晚出生几天又有什么关系?
这一规定让一些晚了几个月甚至只差几天就满6周岁的孩子无法当年上小学,必须多等一年。所以经常会有家长提出这样的问题:“我的孩子是9月以后出生的,差不多7岁上学是不是被耽误了?”“现在小学要读6年,女孩快7岁才读书,到读完大学会不会年龄偏大了?”因此这类家长普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赶上6周岁这班车,他们反映说,有的学校以“法律”的名义拒收或要收取相关费用,这是很不公平的。
一名从事教育工作的家长还介绍说,他的孩子虽然今年才5岁,但非常聪明,已能识1000余个汉字、会背近百首唐诗,一年级的汉语拼音、加减法都基本掌握了,但小学就是不收。他觉得入学年龄的确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放宽,湖北省这种不搞年龄一刀切,而是先考核孩子是否达到入学程度再决定能否入学的方法比较科学。
现象:各有高招跨入学门槛
刘先生是某单位的公务员,他的女儿是11月初出生的,今年9月1日他女儿还差几个月满6周岁,按规定,必须多等一年才能上小学。刘先生为了不“耽误”女儿入学,想尽办法在户口本上把女儿的生日改成了8月,最终如愿以偿顺利入学。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像刘先生这样未雨绸缪的家长不在少数,有的年轻准父母甚至接受父辈的提醒,一直掐着指头算日子,不希望让宝宝生在9月份以后,以免在入学年龄上遭遇尴尬。
许多家长认为,因为出生日期在年底,仅仅是晚几天或几个月而推后一年入学很不划算,是无形之中让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于是一些颇有门路的家长会想方设法跨过这道门槛,有的疏通关系,有的多交学费,通过各种办法让5岁左右的孩子上了小学一年级。
学校:低龄入学效果未必好
长期从事一年级教学的老师介绍说,现在是6周岁上学,但绝大多数的家长以前都是7周岁上学,国家已经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作了科学规划。低龄孩子入学当时看不出什么差别,但从长远角度考虑,低龄入学效果未必好。
有小学老师指出,低龄孩子无论是综合能力还是协调能力,与足龄孩子还是有一些差别。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课业负担是按照学龄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发展水平设置的,提前上学就等于人为地加重了孩子的精神和生理负担。即便是学前就有相应基础的孩子,一开始可能比较适应甚至有优势,但随着课程内容的加深,到高年级后,其优势将会慢慢减退,甚至跟不上其他同学。
有负责小学招生的老师介绍说,每年要求让9月1日前不满6周岁的孩子提前入学的家长很多。这种现象和部分家长存有功利心态有关,“你儿子5岁半读书”、“我女儿5岁读书”,这些话有时会成为一些家长聊天攀比的话题,在老师看来,家长之间若以此进行攀比,会给孩子带来无形的压力。
因此,接受采访的一些小学的观点是,入学年龄不是学校说了算,学校对不足龄孩子收取费用后或开后门允许上学的做法也是违反相关管理规定的,因此只有尽量按照相关规定执行,提倡孩子入学应该尽量遵照科学规律,不宜太早。
专家:多考虑儿童心理年龄
有幼教专家认为,早教盛行的今天,家长盲目地过早对孩子进行知识和技能训练,有些5岁左右的孩子已经学完了一年级的所有内容,有的还兼学了画画班、跳舞兴趣班,由此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够聪明、有天赋,认为孩子具备了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可实际上孩子学到的那点知识和能力是家长提前强化培养的结果,与孩子本身的身心智力发展没有太大关系。
有眼科专家介绍说,一般孩子发育到七八岁,视觉功能才比较完善、稳定。6岁左右的孩子,人还小,眼睛却提前“上班”,容易造成用眼疲劳,其后果是造成孩子眼睛超前发育,容易出现超前近视、超前高度近视。
还有心理专家指出,儿童是否真正到了适宜上学的程度,不完全取决于智力发展水平,还取决于儿童是否具备了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是否具备一定人际交往能力等等。“适龄儿童”不仅指儿童合适的生理年龄,也应兼顾儿童合适的心理年龄。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儿童的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并不完全匹配,有些儿童生理年龄小于心理年龄,而有些孩子生理年龄大于心理年龄,两种年龄真正匹配的儿童并不很多。
所以,能否上学要视孩子的实际情况而定,切不可盲目求早,让孩子被动地处于一种“劣势”,而使孩子在起步阶段比较自卑,不利于儿童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