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博文推荐:嘀妈的育儿心得(为人篇)(2)

幼教网 2009-03-04 14:00:01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客观评价孩子

  一、不要放大孩子的缺点

  教育孩子有时候无声胜有声,对于家长来说,要真正做到给孩子足够的时间空间理解自身缺点的害处,慢慢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记得儿子奥数班里有个同学,很聪明,但不太爱讲话,老师叫他上黑板做题,他几乎每次都能做对,但一叫他起来发言,他都会满脸惊恐、如临大敌,把嘴封得死死的。这个孩子的妈妈常和我聊天,说的最多的话题就是儿子的不说话,她不止一次地当着自己儿子的面讲他不爱说话的种种事例,我观察了一下,那个孩子每次都很注意地听,脸上带着异样的表情。有一次这个孩子的妈妈不在,我和这个小男孩儿聊了起来,我们聊得很开心,我发现他甚至可以算一个健谈的孩子。正说到半截,孩子妈妈冲了过来,用全班都能听到的声音说:哎呀!今天还真是不错,还和阿姨聊天呢!孩子的脸骤然变了色,闭上嘴,静静地走开了。这个妈妈犯的错误是显而易见的,她用自己的嘴,不停地暗示提醒孩子自己是一个不爱讲话的人,这种方式实际上放大了孩子的缺点与问题。

  我儿子小时候非常挑食,我和先生总是一上桌子就指着他不爱吃的菜强调营养均衡的重要,结果儿子反而对那种食品产生越来越强的抵触情绪,一上桌子就把不爱吃的菜挪得远远的。后来我们索性不管他,也不提他爱不爱吃的事,慢慢地,至少在儿子眼里不爱吃的菜和其他的菜趋于一致了,于是我们就趁他在饭桌上聊一些兴奋事的时候,悄悄在他碗里夹一筷子,或者塞一块在他嘴里,他刚想发作我们就象没事人似的聊起其他的事,他也就囫囵吞枣地把以前不爱吃的菜吃进肚子里了。就这样,一样一样地攻克,现在儿子不爱吃的东西一天比一天少了。最重要的,在他心里,不再认同自己是那个被贴着“挑食”标签的孩子了。

  二、避免过度表扬孩子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已经成了家教界的至理名言,但夸也有夸的艺术,盲目过度的表扬,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说,人的最高需求是自我实现,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好一些事,取得一点成功,那种自我满足感是非常强烈的。如果家长过度表扬孩子,特别是用一些物质奖励的办法,一方面孩子会认为自己做的已经非常完美了,容易满足现状,减少斗志;另一方面,自我实现的满足感转化成对物质需要的追求,需求层次和做事的内趋力反而都大大降低了。家长过度表扬还有一个后遗症,就是孩子在做好一件事后,会对家长的鼓励预期很高,一但家长的鼓励和以前的表扬存在差距,孩子便会产生很强的失落感,进而影响进一步努力的信心与动力。

  我们单位有一位老师,女儿是哈佛的博士后,现在在哈佛医学院工作。说起这个争气的孩子,周围的人无不啧啧赞叹,但这个老师往往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这只能代表她的昨天,不能代表她的明天”。听了他的话我深受启发,想来他在女儿成长的路上肯定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地鼓励孩子,帮助孩子向一个个新的顶峰攀登。

  儿子在全国数学竞赛上获过四次奖,今年又获得两次北京市数学竞赛的一等奖。每次得完奖,都是我发短信给学校的老师,感谢老师的帮助,儿子在学校很少提起。家里的庆功宴上,大家把祝福的话说完,都不忘提醒儿子“继续努力”、“明天会更好”,儿子每次也总是信心十足地说,没问题,以后你们看我的吧!在奥数网的竞赛班,老师经常为一些做出题的孩子盖印章作为奖励,儿子长得高坐在后排,经常老师还没盖到后面就开始讲题了,有的孩子碰到这种情况往往大喊:老师,我也做出来的,还没给我盖呢!儿子对此却并不在意,有一年期末,儿子就是因为印章少,虽然考试第一名但只得了班里的二等奖,但他对此没有一句怨言。比较起来,儿子更关注学习的内容本身,经常凝眉思考题目的“另类”做法,也许对儿子来说,做出题目比获得印章感受到的快乐要多吧?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体会到,孩子其实最需要的是家长的信任,摔倒了,家长相信他可以爬起来,取得了成绩,家长相信他能够做得更好。家长的这种信任是孩子自信的源泉,有了这份信心,孩子自然会有不竭的不断前行的目标与动力。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