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需解决六大断层问题
幼小衔接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处于幼小衔接阶段的儿童通常存在着六个方面的断层问题,为了使幼儿顺利完成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需要幼儿园老师、小学老师、幼儿、家长的共同努力,树立正确的观念,把幼小衔接观念渗透到幼儿生活中的每个环节,为他们更好适应小学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小衔接存在的六个断层问题
德国的哈克教授根据观察和研究指出,处于幼儿园和小学衔接阶段的儿童,通常存在着下列六个方面的断层问题:
1.关系人的断层。
孩子入学后,必须离开“第二个母亲”角色的关系——幼儿园教师,而去接受严格要求、学习期望高的小学教师,这使孩子感到压力和负担。
2.学习方式的断层。
小学中正规的科目学习方式与幼儿园的自由游戏、探索学习和发现学习方式有较大区别,孩子必须有适当的时间加以适应。
3.行为规范的断层。
通常在幼儿园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个人要求,在小学不再被重视,孩子入小学后,必须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融入集体,他们以往的感性将渐渐被理性和规则所控制。
4.社会结构的断层。
孩子入小学后与幼儿园的友伴分离,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结交新朋友,寻找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并为班级所认同。
5.期望水平的断层。
家长和教师都会对上了学的孩子给予新的期望和压力,为了学业而减少了孩子游戏活动的时间等。
6.学习环境的断层。
哈克教授的研究对我们做好幼小衔接的工作具有借鉴和重要的意义。因此,解决好这六个断层的连接问题,是做好幼小衔接的关键。
◆学校:
组织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座谈会
幼儿园老师把即将进入小学孩子的情况与小学老师进行交流,让小学教师作出分析、评价,给予一些有效的改进措施,了解小学对学生的要求及小学的一些情况,使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受到更多的启示。
此外,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如:到小学听老师上课,邀请小学老师来幼儿园现场指导等。学期末,幼儿园的老师应把孩子的一些学习档案(包括孩子的身体医疗情况、家庭情况、优势、劣势、短期目标、长期目标的完成情况、孩子的喜好等情况)交给小学的老师,让小学老师对孩子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以促进孩子的学习等各方面更好地发展。
◆家长:
倾听家长的需要,开展有关活动
(1)请小学优秀教师给家长做“怎样给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准备”的讲座;
(2)分别请一些小学的老师、学前班老师与家长开座谈会和召开咨询活动;
(3)安排好孩子的假期生活,制定科学的暑假作息时间表,使孩子的生活、学习有规律。并要求家长在家巩固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幼儿:
从各方面提高能力
1.时间上的互相靠拢
在幼儿园大班,按规定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注重动静交替,注重游戏,注重幼儿的活动与参与。而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与幼儿园相比较静多动少,并且要求遵守严格的课堂纪律。因此,幼儿园在集体活动时间的安排上做了适当延长,大班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三十五分钟左右,让小朋友在心理上、时间概念上作好准备,这种时间上的靠拢非常有效。
2.学习习惯和常规要求上互相衔接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盲幼儿掌握正确的坐姿、站姿、写姿、摸书姿势,减少各种盲态。良好的坐、站、摸书、书写姿势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这些基本姿势不正确,在高年级纠正往往收效甚微。因此,在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这样的起始阶段建立起上述几个良好习惯尤为重要。在大班后期可以进行专门的盲文技能训练和指导,适当地给幼儿加入一些盲文六点字的摸读和书写,但不要求写盲文拼音点位,只是通过写六点字来加强孩子手的力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在常规上有要求:如:(1)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尽量在活动后喝水、上洗手间;(2)集体活动时能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3)老师加强对孩子进行注意力和思维敏捷性的训练。
3.生活能力上的重点培养
上小学后,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如: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够独立进行自我服务,学会自我整理个人物品等。这些事都需要反复训练,养成良好的独立生活习惯,才能有条不紊的进入小学生活和学习。
4.做好心理上的互相衔接
向幼儿讲述有关小学和小学生学习生活的情况,帮助幼儿明白小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较高的要求,使他们认识到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是要付出努力的,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使之产生良好的心理准备。通常我们通过“我们要上小学了”、“我们的书本”、“我和一年级学生交朋友”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帮助盲幼儿进行心理过渡衔接,让孩子充满自信地进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