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用钱入手,培养孩子的财商
在人们的概念中,孩子往往只是个纯消费者,但是这并不是说孩子不需要理财。对金钱完全没有概念可能导致孩子的不理性消费,对金钱过多关注又可能使孩子迷失方向。由此,孩子们很容易养成不负责任的理财习惯。
其实,是我们自己的纵容,培养了他们的“坏习惯”。心理学家认为,人类欲望的满足,可以分为几种:延迟满足、适当不满足、即时满足、超前满足、超量满足。好的教育总是提倡“延迟满足”和“适当不满足”。“超前满足”是愚蠢的行为,“超量满足”则是浪费的举动;而“即时满足”则会导致孩子性格急躁,缺乏耐心、爱心和丧失努力奋斗的意识。遗憾的是,我们常常选择了不恰当的方式去满足孩子的要求。
我们可以从孩子的零花钱入手,引导孩子形成健全人格。
1.定时定额给零花钱
我们可以根据家庭和孩子的实际情况,在一定期限内,给孩子一定数目的零花钱。这个数目和期限一般是固定的,这样便于孩子对自己的开支计划有一个明确的预期。
零花钱的用途主要是平时的学习与生活用品,如吃早点、买纸笔、付交通费用等,大的开支仍由父母支付。对于那些以天为单位支付零花钱的父母,是一个挑战,显然他们对于自己孩子的理财能力缺乏足够的信心。如果孩子把一周或者一个月的钱一次就用光了——比如为了某个同学的生日而买了一件贵重的礼物,怎么办?没关系。首先我们应该对自己的孩子有一个正确的评估,以此来确定期限的长短和数目的大小;其次父母应告知零花钱使用规则,明确这是定时定额给予的零花钱,并要求对收支情况进行记录;第三是要充分给孩子足够的信任,多表扬、激励,同时要适当的提醒、监督,并在一个阶段后对记录的收支情况进行分析、小结。
这样,孩子的零花钱在一个可掌控的范围内,不会出现“超量满足”;如果他一时兴起“超前满足”了,自然会为此而尝到苦果,那可比你一次一次的说服更有效。
2.努力学会对孩子说“不”
为什么要说“努力学会”呢?因为很多的时候,父母对孩子说“不”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很多人还会有愧疚感。现代家庭独生子女居多,物质生活相对富裕,一般家长对孩子的需求都会设法满足,不会去区别他们是否有正当的理由。比如前面提到的,如果小孩把一周或者一个月的钱一次就花光了,或者弄丢了,他又来要,那个可怜巴巴的样子,你能不给吗?不给!而且要坚决果断,不要让孩子有丝毫商量的余地。同时还要让他明白:家长不会因为这个处罚你,批评你,因为那些钱是你自己的,你有以任何方式处置的权利;那笔钱如果花光了,就应该为自己的盲目消费买单;那笔钱如果弄丢了,那就应该为自己的粗心大意负责。
我们都清楚对孩子的溺爱是害,但常常过不了的却是自己这一关。要知道我们不会永远都达到孩子“即时满足”的要求,那何不尝试“适当不满足”的作用呢?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就有它的道理在其中。当然,如果孩子的表现进步或者优异,我们也不应该吝啬自己赞美的语言,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愉悦的成就感是孩子们不断前进的持续动力。
3.弄清零花钱的“来龙去脉”
钱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在引导孩子认识钱的过程中,一个理念必须要让其根植于心:钱是通过劳动得到的报酬,我们可以用它来交换需要的物品或服务。比如平常给的零花钱就是父母上班的劳动所得,你可以用钱去买心爱的玩具,还可以去乘车、逛公园、看电影等。孩子有时可能会提一些超范围的购买设想,那么我们就不要简单的敷衍应对或呵斥批评——这可是我们和他们交流的好机会。一、真买吗?询问孩子购买想法是否认真、迫切,有无充足的理由、原因。二、值得吗?确认此次购买行动的代价和可能的后果,是否值得承担。三、有钱吗?因为有金额缺口,是先借再还,还是先存后买,有无可行方案。
如果孩子能够理顺这3个问题,那说明他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财能力了。如果不行,也不是坏事情:我们可以借此让他对钱的概念有一个明晰的认识,矫正一些不正确的消费观念。我们还可以趁势灌输开源节流的思想,培养储蓄行为,树立通过劳动获得财富的理念(如安排一些额外的家务给予一定的报酬),何乐而不为?当孩子在这种体验中满足了自己的需要,从而获得的成就感是“即时满足”无法比拟的,他也就更深刻地认识了钱的含义和价值。
培养孩子耐心细致的心理品质,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念,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是他们成长过程里重要的一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