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重女轻男的小山村(2)

网络 2009-06-10 12:29:03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下巫坊村降低“门槛”、善待“上门”很快传遍十里八乡,许多青年小伙纷至沓来。如今,李畲黄姓已达99户,正在走向新的辉煌;招婿养老也正成为下巫坊村“女儿户”的共识与时尚。

  3勤劳孝敬谁说女婿不如儿子

  “都说一个女婿半个儿,下巫坊村的‘上门’女婿却胜亲生。”说起上门女婿在村里的表现,黄有明竖起了大拇指,“不管是孝敬双亲,还是勤劳致富,上门女婿都为全村树立了榜样。”

  邓国洪啧啧称赞的上门女婿叫卢阔,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卢阔作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从泉州来到了宁化城郊乡杨禾村插队,1979年入赘黄金发夫妇家。“30年了,卢阔从来没有对我们大声过(指没有过严厉的声音)。前些年,他夫妻俩在县城开店做生意,没时间回家,就常常在县城买好鱼肉,托人捎回来。我们两个老人爱吃带鱼,每次捎回的带鱼,他都是自己夫妻吃头尾,中间部分捎回来让我们两个老人吃,这样孝敬老人的,在我们村里就是亲生儿子也没有第二个。”虽然85岁了,黄金发说起卢阔还是记忆犹新。是啊,每个圩日,卢阔都会为岳父岳母买好菜和肉,尽量让他们吃得好一些。2000年,卢阔为岳父岳母家添置了电冰箱。“从那以后,冰箱里的肉和菜就没有缺过。”看到岳父岳母年纪越来越大了,卢阔坚决不让二老再从事体力劳动。“我喜欢开荒,在荒地里种些地瓜芋子、辣椒青菜,起初,卢阔就一直不让,怕我摔倒,我只好背着他偷着种。后来给他发现了,他干脆在菜园子里种上毛竹,还让孙子监督我,他真是个孝顺的孩子呀!”忆起卢阔的件件孝行,黄金发夫妇感慨万千。

  “二女户”黄旺水逢人就夸自己的上门女婿邱炎水能干又孝顺。2005年冬天,江西小伙邱炎水与黄旺水的二女儿喜结良缘,并落户女方。入赘后,邱炎水拿出自己打工时攒下的积蓄,建了一座密集式烤房,一心一意发展烟叶生产,现在年收入2万多元,把一个原本连种田工具都缺的贫困家庭操持得红红火火。“要是没有炎水,我们真的不知道怎么过下去。”黄旺水的妻子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提起温远桃,下巫坊男女老少无不竖起大拇指。1986年,温远桃上门与黄绍荣的女儿成了亲。婚后,温远桃默默地挑起了赡养家里4个老人和发展家庭经济的重担,毫无半句怨言。1993年,温远桃的岳母检查出患有癌症。在当时家庭经济极为困难的情况下,温远桃向亲戚朋友借款1万多元,两次陪岳母到福州接受放、化疗手术。每次手术后,温远桃都对岳母嘘寒问暖,照顾得无微不至。“做人要有良心。如果我不这么做,那我还有什么脸面在这个村子立足?”面对别人的疑问,温远桃回答得再简单不过。

  “谁说女婿不如儿郎?18个上门女婿不仅个个都成了村里有口皆碑的尊老敬老典范,而且也是村里发家致富的带头人。如今已有9位上门女婿盖起了新房,他们的家庭生活水平都走在全村的前头。”去年刚下派到村里任支书的邓仁寿对上门女婿的“德、能”深表赞赏。

  4激活春水婚育观念悄然改变

  18个上门女婿尊老敬老、勤劳致富之举就像一枚石子激活了一池春水,在这个小山村掀起不小的波澜:“上门女婿对老人都那么孝顺,我们亲生的还敢懈怠?”于是,当好儿子、做好媳妇,尊老敬老在下巫坊村蔚然成风。同时也引领着下巫坊村村民的婚育观念的转变。“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的落后观念,在村民们的意识里渐渐淡出。

  “过去,谁家的媳妇要是生了女孩,公公、婆婆的脸色就不好看,常被指桑骂槐,心里憋气不说,连产后的营养也打折扣。现在不同了,不管生男生女,全家人都一样高兴,媳妇产后要吃上几十头鸡补身子呢!”黄有明对村里群众生育观的改变打心眼里高兴。

  黄海水、徐美林夫妇就是典型的一例。生下两个女儿之后,夫妇俩遵照事前约定,坚决不做“超生游击队”。对此,黄海水的父亲也很支持:“生男生女都一样,关键是要把孩子培养成社会有用之人。”

  下巫坊村婚育观念的变革是深刻的。“现在,村里有二女结扎户14户,独生子女户26户。”村计生专干黄建平介绍说。

  婚育观念的逐渐改变也让从事计生工作的乡村干部感到欣慰。“下巫坊村是城郊乡计生工作抓得最好的村之一。自1989年以来,该村没有出现过一例计划外超生。”乡计生办包村工作组成员刘秋生高兴地说。

  因为工作突出,下巫坊村多次被评为县、乡计生工作先进。对此,黄建平的总结显得深刻而谦逊:“是18个上门女婿使村民的婚育观得到很大改变,荣誉应该归功于他们。”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