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幼儿数学教育中的六个解放

来自网络 2009-07-03 14:44:05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幼儿数学教育进行了许多探索性的改革,从教会幼儿知识,到教会幼儿如何学习;从注重知识的灌输,到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培养并重;从着眼现在,到展望未来……越来越充分地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及教师的引导作用。然笔者认为,目前,幼儿主体性发挥仍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是在教师指向下的适度的主体性发挥,未调起幼儿全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对此,想借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个解放,对幼儿数学教育提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希望能与幼教同仁们进行商榷。

  一、解放幼儿的眼睛

  眼睛是幼儿观察感知事物的重要感官之一,在数学活动中幼儿的观察是有意识的活动,它受具体形象思维制约,对生动有趣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事的物非常感兴趣,对新奇的东西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就要求教师承担起环境、材料的准备、环境气氛的创设等工作,为幼儿创设一个开放宽松的教育环境,巧妙地激发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理,发现幼儿有价值的兴趣所向,引导他们把好奇心转化为探索兴趣。

  减少限制和束缚,解放幼儿的眼睛,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地观察身边的事物,认识客观世界,积累丰富的表象,并且多给幼儿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机。当幼儿的兴趣指向与教师预期目标发生冲突时,教师要能转变观念,大胆放手,变教师设计课程为师生共同建构课程。如幼儿用眼睛观察到白天和夜晚的诸多景象,形成对白天和黑夜的丰富的表面认识,这时建构《认识白天和黑夜》的课题,引导幼儿对白天、黑夜的各种表象在观察的同时进行思考,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差异,并进行分析、概括,挖掘本质的东西,得以在概念水平上系统化,进而将幼儿引入数学之门。

  所以说,数学教育要解放幼儿的眼睛,使幼儿逐渐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同时形成对获得知识的积极态度。

  二、解放幼儿的双手

  数学是比较抽象的科学,而幼儿的思维是凭借实物动作的思维,具有形象思维的认知特点,他们的生活经验不足,缺乏感性材料。如何让幼儿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呢?这就需要幼儿通过其自发的行动和主动操纵环境来实现。幼儿如何接受刺激作用,以及刺激如何作用于幼儿,取决于幼儿对刺激的敏感性。

  操作是一种很好的“桥梁”,教师应解放幼儿的双手,尽可能多地给幼儿提供各种材料、用具与表现的机会,让幼儿通过拼拼、剪剪、画画、摆摆、折折、量量等活动满足他们强烈的探索愿望,让幼儿在操作的探索活动中,达到在头脑中构建数学知识的目的,轻松自如地发展自己的个性,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

  如教师为幼儿准备大小不同的瓶子和瓶盖,幼儿在玩盖瓶盖的游戏中,练习了“点数”;为给瓶盖找对应的瓶子,不知不觉学习了“对应”;发现瓶子和瓶盖数目不一致时,学习了“多、少”;当瓶子和瓶盖数目一致时,学习了“一样多”……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性,组织和鼓励幼儿与其环境相互作用,促进幼儿认知水平的提高。依靠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促进幼儿思维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初步发展。

  三、解放幼儿的头脑

  数学具有抽象性、概括性、逻辑性等特点。数学教育要利用数学的特殊价值来开发幼儿的思维能力,如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能力。激发幼儿创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多向性。解放幼儿的头脑,鼓励幼儿主动探索,自由思考。改变教师讲,幼儿听;教师演示,幼儿练习操作的模式,这模式势必约束幼儿的思维,让幼儿跟着教师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存在重机械记忆和训练,轻幼儿探索性思维,要允许幼儿独立进行探索活动,让幼儿通过自己思考、探索操作方法以及和同伴讨论来获得知识,解决问题。

  如学习“二等分、四等分”,教师不急于告诉幼儿等分的方法,而是让幼儿自己思考、或与同伴讨论等分的方法,并动手试一试;教师也不急于告诉幼儿等分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是让幼儿比一比,想一想,自己通过推理、分析、判断寻找答案。而这个过程正是幼儿增进知识、发展智力的过程,不仅更透彻地理解了等分的概念,弄清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还使幼儿学会从不同方面去思考同一问题,做到知识的迁移。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