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家园秋游活动:丰收的苹果(2)

北师大幼儿园 2009-07-08 17:21:32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请来尝一尝

  我们在楼道里摆好桌子,孩子们把做的食品放在桌子上,并放上些一次性盘子、勺子、叉子等,准备家长接孩子时请他们品尝。一些孩子自愿当服务员,于是在吃完晚饭后他们穿上了围裙。为了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和勇气,我们要求“小服务员”自己向家长介绍做的各种食品,请家长来品尝。一开始有的幼儿不敢说话,可是当她看到其他小朋友的面前围着那么多的叔叔阿姨的时候,她有些着急了。于是老师带着一位家长来到她的身边,请她把手里的食品送给叔叔吃,然后鼓励她:“勇敢点,大家喜欢你做的吃的。”在老师和她妈妈的鼓励下,她终于鼓起勇气主动请了一位阿姨品尝食品。这个孩子一直坚持到活动的最后,还和老师一起把装食品的盒子放回了教室。家长们非常激动,有的对我们说:“真不敢想是孩子做的,看来我们低估了孩子。”

  分析:对于小班幼儿,最能吸引他们的是吃和玩。在吃和玩的过程中幼儿学习了团、揉、压扁等技能,通过苹果的多种吃法幼儿也体会了一件事情有多种方法。同时,幼儿体验了与他人分享的快乐。活动中孩子们非常积极主动,原因在于,我们结合秋游,把幼儿最感兴趣的事物提取了出来,同时活动又是幼儿没有做过的,他们感觉很新鲜。

  二、苹果除了可以吃还可以做什么

  在苹果食品制作后,班上还剩下一些苹果,怎样利用这一资源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帮助幼儿拓宽他们的思路呢?我们想先问问孩子们:“苹果除了吃我们还可以做什么?”孩子们说的都是与吃的有关,老师就拿出了一个做好的苹果娃娃,孩子看后受到启发,但有的幼儿说:“我不做苹果娃娃,我想做苹果猫。”

  "苹果娃娃"与"苹果猫"

  制作开始了,有的幼儿很有秩序地在苹果上粘贴了娃娃的五官,有的幼儿选择了一朵小花当娃娃的嘴巴,她说:“娃娃有一个花嘴巴。”有的幼儿提出想给娃娃做帽子,老师就让他自己去找材料,结果他找来一个果冻的盒子做帽子。其他幼儿看到后也去找,很快果冻盒没有了,孩子们又选择胶卷盒做帽子;胶卷盒没有了,他们又找来牙膏盒,让老师帮助剪断盒子做帽子。提出做苹果猫的孩子,在粘贴完五官后,找来两个彩条贴在嘴的两边当猫的胡子。

  "苹果一家人"

  做完苹果娃娃后,有幼儿还对苹果的制作感兴趣。一个孩子提出:“老师,我想做苹果一家人,有爸爸、妈妈、孩子。”可这时班上已经没有苹果了,老师想出一个用橡皮泥代替的办法,让幼儿自己来捏苹果,制作苹果一家人。老师找来许多彩泥,有的幼儿一下子就拿了一大块,捏出一个大大的苹果说:“看,我捏的苹果爸爸。”其他幼儿听了他的话,都纷纷说自己捏的是苹果妈妈,苹果姐姐......在幼儿初期分泥时老师没有参与,目的是想让幼儿通过自己感受和体验学习分析、比较大小。当幼儿说“我还要做苹果姐姐”时老师对他进行引导:“如果你要做苹果姐姐,这次的泥要比你刚才拿的泥大还是小?”孩子看了看“苹果爸爸”“苹果妈妈”说:“小。”孩子们在自由氛围中一边制作一边不断创造,有的幼儿说:“我捏的是苹果爸爸、妈妈、姐姐、姑姑、姑夫,还有苹果宝宝。这是爸爸妈妈带他们去兜风。”有的幼儿说:“我捏的是苹果姐姐,这是双胞胎,姐姐带他们玩。”……

  苹果树的故事

  以上活动围绕着秋游采摘展开,没参加秋游的幼儿提出:“老师,我没有去采摘,但我想着他们摘苹果,我能画。”有的幼儿说:“我也想画和你一起摘苹果。”于是,一部分孩子把对秋游的印象画了出来,内容主要是围绕采摘苹果的,老师还把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语言记录下来。孩子们的作品完成后,我们一起进行了分享。这时,老师和孩子都发现我们的作品太精彩了。于是,我们就想把幼儿的作品装订成一本精美的书,取名为“苹果树的故事”。结果,这引起了孩子们的极大兴趣,他们都想画画、做故事书。于是,孩子们在感受秋季特征和各自兴趣的基础上绘画了不同的内容,对孩子们的作品进行分类又形成了三个“秋天的故事”:“小树叶的故事”“丰收了”“我和秋天的故事”。家长看后非常高兴,主动为孩子们的故事书设计了封面。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