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关于幼儿教师班级管理观念的调查与分析

来自网络 2009-07-09 21:07:50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当前。教育界对班级管理的关注主要侧重于中小学的班级管理,而对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研究相对较少。幼儿园班级管理有其特殊性,幼儿园班级是幼儿生活的情境,同时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决定了学前教育的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对幼儿进行生活管理与教育,促进幼儿的自律与合作,最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等。可以说,幼儿园班级管理是幼儿生活的前提,它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重大意义。

  由于现代教育理念倡导要以儿童为主体,尊重幼儿的个性,因此幼儿教师往往会考虑“管多了是不是会限制幼儿的个性”、“要不要管理班级”,并且在具体的班级管理过程中遭遇很多困难。同时,在幼儿园里不同的老师所管理的班级存在差异性,表现为不同类型的班级呈现不同的特点,发挥着不同的教育功能,起着促进或阻碍幼儿发展的作用。教师是幼儿园班级管理的主导,并对班级里的人、事、物进行全面的管理。幼儿教师是否能在自己班级文化的矛盾、冲突与不一致性等现象中进行教学与班级管理,这些问题的解决主要取决于真正进行班级管理的教师,影响与考验着教师的领导能力。

  幼儿园班级管理。目前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维度定义班级管理,学者们大都赞同“由教师主导来管理、逐步引导学生参与管理,班级管理最终实现班级常规良好,维持教学和学习顺利进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观点,综合文献资料,本文将幼儿教师班级管理定义为:幼儿教师以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以学前教育原则与观念为指导,实现班级中的人、事、物的互动,进而实现各种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的动态过程。内容主要涉及到幼儿园班级的生活常规、教学、班级环境、班级气氛、人际关系的管理五个方面,其中各个方面的管理都是紧紧围绕幼儿养育的生活管理而展开,注重的是对幼儿的引导和濡染。

  幼儿教师班级管理。班级管理观念是对班级管理问题的基本认识,是对其所涉及到的多种问题的认识的观念的系统,包括了幼儿教师对班级管理的本质的认识、班级管理主体的认识、班级管理目的认识、班级管理内容的认识、对班级管理的价值和功能的认识等几个方面。教师班级管理观念也是反映了教师自身的价值追求,而且还蕴涵着人们对理想教育的向往,体现了教师对教育“应然”状态的价值追求。

  经过文献分析和相关的研究,对幼儿教师班级管理观念的调查从教师能书面回答、言说叙述、行为表现及策略三个方面来分析教师的观念。本研究首先是对幼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问卷分析结果和幼儿园园长的推荐,选取14位老师进行访谈和自然观察。

  问卷调查与分析。本研究选取北京市13所各类幼儿园的260名教9币为调查对象,发送正式问卷。经过对问卷的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即经验丰富的、教学时间长的专家型教师比参加工作两年内的新手教师的班级管理观念丰富、准确,具体表现如下。专家型教师对班级管理的目的阐述的准确清晰。而80%新手教师对班级管理的目的认识片面,认为班级管理主要是维持秩序、纪律。专家型教师认为幼儿教师应当是班级管理的主导,幼儿是班级管理的主体,只有老师注重营造一种自由、民主的气氛,引导幼儿发挥主体性,实现幼儿的自制、自律;部分新手幼儿教师还没有意识到班级管理应当是师幼共同完成。专家型教师在观念中能清楚地意识到班级管理包括幼儿常规管理、班级环境管理、教学管理、人际关系管理、班级气氛管理;而新手教师注重常规管理,特别是并没有把教学也纳入班级管理的部分,对于班级环境管理、人际关系、班级气氛管理叙述的不太全面、深刻。专家型教师认为自己的班级管理观念更多来自实践经验,是自己独特的一套理论,与其他教师的理论不完全相同;新手教师认为自己的观念更多来自书本知识.但是他们也开始关注自己的实践和学习配班班长的实践经验。

  总之,经过对问卷分析认识到,初任教师缺乏班级管理的知能,对学生、班级事件与情境没有足够的知识,也缺乏来自班级情境中建构意义的模式。以引导有效的班级管理;初任教师的认知模式尚不如专家的精致,无法连结各种知识,做出明智决策以解决班级管理的问题;由于经验的缺乏,使一些必须透过经验的反省才能获得的智慧,也无从产生,而使初任教师在班级管理方面遭遇到足以使其丧失教学信心与喜悦的挫败感。

  对幼儿教师进行访谈。通过对幼儿教师的结构性访谈和随机情境性访谈.发现他们对同一问题的回答都有各具特色的表述,使自己的观念呈现出个性。相对来讲,经验丰富的专家型教师回答非常全面、深刻,认为自己的想法来自实践经验,并指导自己的实践。甚至有的专家型老师还有自己思想的闪光点。与书面的理论不谋而合,增加他们工作的信心;新手教师不能说出自己的观念,比较模糊,对问题的回答相对简单、片面。教师们的回答大都可以纳入以下三个取向,即预防性、支持性、纠正性。下文,以对常规管理的认识为例做一解释。

  预防性。教师在进行班级经营之前,必须透过计划来预测各种可能发生的行为问题和成因,采取因应的对策.以防止不良行为的发生。目的是在事先预为防患,减低问题发生的可能性。例如学生想要争取机会说话或回答教师的问题时,常会遗忘“说话前应先举手”的规定,容易在班级中造成骚动和混乱。所以教师应在事前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设想对策以避免问题的发生。

  支持性。在学生某一项违反规定行为可能发生或尚未形成前,教师所采取协助学生避免违规行为,或修正不良行为的支持性措施,目的在帮助学生自我控制,借着精细的技术,让学生再回到学习中去。例如,学生想要争取机会说话,或回答教师的问题时,常会遗忘“说话前应先举手”的规定,此时教师就可利用语言或肢体语言,来暗示或提醒学生。

  在访谈中,一位教师说道:“孩子不对的时候你要去批评,但是有一点原则。尽量不当着大家的面,孩子都有自尊心。课后你把他叫下来,告诉他这样做不对,并告诉他哪里做的对,然后夸夸他。夸他自己的优点,不要拿别人来比,否则会给他压力,同时老师和孩子约定,这样孩子就会坚持做。奖励小贴画,以鼓励为主。还有就是一定要严格要求。孩子闹也好、调皮也好,有时捣乱也是模仿,都是年龄特点、本性、性格使然,童心使然;如果老师有个主导思想的话,管理孩子的时候,你就会把你的情绪放正,效果就很好。”这位教师不仅对孩子的常规习惯的养成采取支持性态度,并且在整个全面的班级管理当中都是支持性的管理观念和行为,给幼儿充分的自主,孩子们对老师是发自内心的喜欢与尊重。这样的班级管理往往对幼儿的成长发展非常有效。也有利于教师各项工作的开展。

  纠正性。当学生违反常规或抗拒教师的权威时,教师所采取的纠正手段。用一些方法来制止不良行为,且进一步指导正确的行为,帮助学生改正不当的行为,以建立起良好的行为。由于学生的行为是不适切的,教师若常采惩罚性的措施、改正行为的警告等,有时会引起学生短暂不悦的行动。

  通过对老师的访谈和观察,发现幼儿教师的班级管理呈现以上三种不同的取向,简单说,就是老师有的注重“管理在前”,有的注重“管理过程”,有的注重“管理在后”,但是老师的观念并不是绝对的划分为某一种取向,而是有所侧重,不同取向的观念引发相对应类型的班机管理策略、行为及对自身班级管理的评价。

  总之.对幼儿教师班级管理观念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目的是了解幼儿教师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至少可以使参与研究的幼儿教师能够反思自己班级管理的观念,有不断更新和发展自身的观念的意识。实际上,有效的幼儿园班级管理要求我们幼儿教师能达到在一定的规则和秩序下更好地尊重幼儿的个性,促进幼儿的发展,实现教师的“管”与幼儿的“自由”之间的平衡,只有具备这样的正确的理念和行为才有可能产生好的班级管理成效,才能为幼儿营造一个浸润式的生活与学习环境。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