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教科伴我一路成长

来自网络 2009-07-12 22:26:55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时光总在不经意间流逝。不知不觉,我已在幼儿园这个岗位上工作整整十二年了。细细回顾这十多年的历程,是教科伴我一路成长,使我从一名教师成长为

  幼儿园的骨干。我的成长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一、更新理念

  十二年前,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我,是那么单纯和快乐。觉得只要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我的任务就完成了。平时教育杂志上看到一些好的文章和教育经验,我不忘摘抄和运用到我的实际工作中,却从未想过写稿、投稿,觉得那离我太遥远了。所以当我初次看到“让教师成为研究型的教师。”这句话,我并不能理解。教科研究?那是专家、教授们的行当,我只要爱孩子、完成我的教学任务就可以了。随着教育改革的春风和素质教育的推进,我逐渐体会到了“专家型、研究型教师”的真正含义——高质量的幼儿教育是需要通过高素质的教师的工作去实现的。我不想只做一个“教书匠”,我要使我的教学充满创造性,使我的工作变得更有意义。明白了这个道理,我开始了思考与探索。

  二、学习探索

  在刚开始的教科实践中,虽然有时我也发现一些有价值的教育问题,想着手搞一些科学研究,但不知从何入手。我开始了认真地学习,除了参加各类教科培训外,还学习了大量教科研理论的书籍,如《幼儿教育》、《苏州教育科研》等。其中学得最多的是《中小学教育科研导论》,认真系统地学习了教育科研的“理论篇”、“方法技术篇”、“案例篇”等知识,结合实际工作,开始了我的实践摸索。

  当时,我园的课题是“幼儿园生活素质的研究”。我和其他老师一起,开始了细致、扎实的教科研究工作:幼儿生活能力调查、制定每月幼儿生活技能训练要点、上公开研讨课、修改技能目标、写阶段小结、写调查报告……由于我工作的认真,园长让我负责幼儿园的教科研工作。我工作的干劲更足了。

  2001年4月,我参加了苏州市级教科课题培训班的学习。在三天的培训中,听取了专家们的报告,从理论到事例,生动又精彩,我感到收获真是太多了。而且,我执笔的“幼儿园小足球活动的研究”通过了审核,列为苏州市级课题。刚开始研究时,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小足球研究在幼儿园较少,缺乏相关资料;没有专业的足球教练;没有方法和经验……我们前期研究工作的开展遇到相当大的困难。说心里话,遇到的困难、教科研的枯燥,我也曾一度有退缩心理。值得一提的是,每当我在工作上有退缩情绪和遇到困难时,我得到朱丽芳老师的真诚鼓励和帮助,使我战胜一个个“拦路虎”。在这期间,我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同行的努力,不断获取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及时记录下来,并且用这些知识去指导实际工作,在工作中不断反思,在探索中不断成长。

  三、享受喜悦

  记得我刚开始写教科文章的时候,我抱了一大堆教科杂志,琢磨写论文的一般模式、写调查报告的基本格式。草稿写了撕,撕了又写,真是“万事开头难”我暗暗给自己鼓气:别人能写好,我为什么不能?我以一些杰出教育家的教科理论为依据,结合实际开展的教科研究工作,把自己的教育经验、看法写下来。经过几次的修改,我的“大作”在《“生活小主人”奖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在《学前教育研究》上发表。这给了我极大的鼓舞和动力。有一次,看到《启蒙》杂志上的“话题讨论”:老师对刚入园哭闹不止的孩子说“妈妈一会儿就来接”的谎言对不对?我结合自己五、六年的工作经验,写了一篇“善意的谎言,教育的艺术”的文章,很快发表了。接着,我又把平时工作中的一些教学随笔和活动设计整理出来,满怀信心地寄出去,很快地又发表了。平时市里组织的论文比赛,我总是积极参加,也获得了好成绩。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在教科研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省级教育刊物上发表二十多片文章、多次上公开课、被评为市教育先进工作者、教坛新秀,教科成果获市一等奖……我沉浸在成功的喜悦里。

  四、共同成长

  我知道,个人的教科成果再多,也不能代表幼儿园的整体教科水平。作为教科主任的我,提高全体园教师的教科水平,更好地开展教科研工作,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首先,加强教师参与教科意识和科研能力

  通过培训班的理论学习、专家讲座、专题培训、教师自我进修等形式,进一步强化和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幼儿园给每班教师订阅一份教育杂志,鼓励教师每人自费另订一份教育杂志。通过培训、学习,教师们有了很大的进步,积极参与教科研究:她们人人有子课题,个个记观察记录、每期参加“话题讨论”、每月写小论文……

  其次,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每个老师都有她们的教学专长,对教学有着独特的见解,有着自己观察与理解问题的独特视角。如何使她们在为孩子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每个人都有实现自我价值愿望,但要付诸行动。在我的热情鼓舞下,教师们一起学习、一起研讨、发表文章,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随时关注教科讯息,随时将新理念、新信息输送给她们。,

  再次,必须寻找适应教师发展的挈机

  对年轻教师要“压一压”。如我园的青年教师小朱热爱工作、能力强、业务素质好,但乐于满足现状。如果不施加压力,等于浪费人才。园长和我给她“压担子”,定下“上岗三年工作目标”:要在全市范围内承担公开课,要发表一定数量的文章、三年完成大专进修……..现在,小朱老师已迅速成长为我园的青年骨干,她去年的市级一节足球公开课获优质课,文章也发了好几篇。

  对工作满十年以上的骨干教师要“帮一帮”。有些教龄长的教师,公开课上了不少,教学经验也很丰富,但就是没有文章发表,如我园的顾老师。我对她说:“你的教学经验这么丰富,为什么不把它写出来,与我们分享呢?”她有点迟疑:“行吗?”我说:“行!”她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写了一篇,我帮他修改了一下,寄出后,马上发表了。这一写,“一发而不可收拾”,顾老师连着发表了好几篇。

  对一些“平凡”的老师,也要挖掘她们身上的新亮点。如她们参与的平时园内的论文评比,也要认真为她们“园内”评奖,在《园刊》上发表,肯定她们的努力与成绩。

  最后,要进一步完善奖励机制

  我园对教师的教科研究和成果,在精神鼓励的同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我们不断修改奖励措施,努力创造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后的路还很长,我将一步一个脚印。让教科伴我一路成长!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