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第十四节 敏感性是孩子的一种本能

新浪网 2009-07-19 19:02:01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孩子的心灵是神秘莫测的,我们有时很难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在很多情况下,婴儿会出人意料地哭泣,并且排斥大人们的安抚。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很多情况是因为,孩子发现原来的秩序感遭到破坏,于是会觉得身心不舒服,从而哭闹起来。

  一位妈妈曾经讲过关于她女儿的一件事情。那是一个出生大约6个月的小女孩。有一天,小女孩的妈妈走进孩子的房间,把伞放在了桌子上。奇怪的是,就在这个时候,小女孩对着那把伞看了好一会儿,然后开始哭闹起来。妈妈以为孩子想要玩伞,就微笑着送到她面前。让妈妈奇怪的是,小女孩把伞推到了一边并继续哭喊。妈妈哄她,但是毫无用处,小孩子变得越发吵闹起来。

  那该怎么办呢?这时候妈妈想了想,就把伞拿到了另一个房间,谁料小孩子竟然立刻安静了下来。其实孩子的妈妈不知道,她在无意间破坏了孩子对房间的秩序感。大人无意间放了一把伞,结果没想到这种行为却严重扰乱了孩子对熟悉事物的有序的记忆方式。

  当一件物品放错了位置时,孩子会最先发现,并把它放回原处,而成人往往注意不到这种细节问题,例如,当一只鞋子放在不恰当的地方或者毛巾没有放回卫生间,一个2岁的孩子会突然注意到它,并把它放回原处。

  孩子对秩序的敏感是如此强烈,让大人们不得不为之叹服!而且这种对秩序的敏感性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来了,一个不到2岁的孩子在表现这种对秩序的敏感和不满时,用的不是语言而是他们唯一用来表达不满情绪的方式——哭闹。在这段特殊的时间,对他已经熟悉的秩序作出敏感反应成了指导他们行动的指南。

  孩子对秩序的敏感,在他们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就能意识到。当他经常看到的东西总是放在恰当合适的地方时,他会高兴。一旦发现东西摆放的秩序混乱,他们就会感到不舒服,甚至哭闹。这就是孩子所特有的对秩序的敏感表现。父母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就很难理解孩子莫名其妙的行为。

  一位妈妈刚下班回家感到不舒服,便从床上拿了两个枕头,躺在椅子上,打算好好休息一下。这时她年仅一岁半的女儿走过来,缠着妈妈给她讲故事。虽然这时候妈妈很累,但是看着孩子可爱的小脸,实在不忍心拒绝。但是,这位劳累了一天的母亲实在很难受,讲故事的声音越来越小,旁边的保姆看到后,马上扶着妈妈进另一个房间去睡觉了。

  结果,小女孩看到这种情况,失望地大哭起来。保姆以为她是因为妈妈突然离开而感到难过,就去安慰她,然后保姆打算把刚才妈妈用的垫子送到卧室时,小女孩居然大喊大叫起来:“不是垫子,不是垫子!”

  小孩越闹越厉害,妈妈只好强忍着坐在床上继续讲故事。大家都以为这样孩子就会安心了,谁料这个小女孩仍然哭个不停,这时候她已经不再对故事感兴趣了,只是口中不住地喃喃道:“妈妈,椅子!”其实,孩子只是想告诉妈妈她应该坐在第一次讲故事时的那把椅子上,而不应该是床上。正是因为妈妈和枕头都改变了原来的位置,而让她觉得心烦意乱。

  事实正是如此,孩子对混乱的事物会产生厌恶心理,说明孩子有秩序感存在。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们都存在一个对秩序极其敏感的时期,这种状态从孩子出生后第一年就会有,而且会一直持续到第二年。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