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假日的“闲暇教育”
今年的国庆连中秋8天的长假,妈妈们有什么计划呢?是带着孩子逛公园、去游乐园,还是抓紧机会让孩子上“补习课”?或是索性家里蹲,用电视、电玩、电脑来打发漫漫长假呢?
在这种时候,无论是短假还是长假,我会组织几个家庭一起“亲子游”或远或近,甚至就在市内找几个适合孩子的活动场所,,这也是我过去十年来一直在尝试的“闲暇教育”。
在“闲暇”中丰富人生体验
闲暇教育(LeisureEducation)最早兴起在70年代的美国,然后风靡至其他国家。旨在让父母利用闲暇时间去丰富孩子在课堂之外的生活,让他们在现实中逐步学会与人交往,培养对艺术人文的爱好和兴趣,通过旅游和参与来拓宽孩子的视野、丰富孩子的情感,提高对生活的领悟力,从而使其个性得以充分自由地发展。现在在美国的中小学教育中专门设有“FieldTrip”一门课,其理念正是从“闲暇教育”演化而来,同时又对“Field”的范围进行了扩容。“Field”涵盖了所有学生可以走出教室外地方,例如郊外、工厂、社区;还有超脱课本知识的领域,例如慈善、救助。
刚上初一的大儿子Ian有一堂WorldCulture(世界文化)课,要求小朋友们在长假中参加学校组织的一次“FieldTrip,备选有两个地方:一是美国的新奥尔良,去那的小朋友要去探访黑人爵士乐的起源,了解美国黑人奴隶制的历史,还有卡特里娜飓风给新奥尔良带来的创伤;第二个目的地是四川成都,孩子们去那的首要目的是要看望灾区孩子,了解地震后灾区的建设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并做些义工。我儿子说他想去成都,“虽然我以前去过成都,但那时只知道去看熊猫,除了熊猫,我对成都一点都不了解。”
读书,可以在学校或家之外进行
在课堂外无论是双休日还是节假日,在西方很少看见爸爸妈妈陪着孩子埋头做作业,或是赶场到处去补习。在纽约,双休日我经常会轮换着约一位妈妈带着孩子们去BooksofWonder书店。那里几乎每个周末都会组织书作者和孩子们进行读书会,有时还会按书里讲的故事让孩子们排演。近期,他们还开设了“魔术工坊”,教孩子们如何变身“哈利?波特”。当孩子们沉浸书与故事的世界时,爸爸妈妈则可以在书店一角新开辟出的bakery小坐歇息,既对孩子进行了“休闲教育”又不耽误家长的阅读和休闲。
同时,很多公益场所也会在节假日安排很多活动和节目,配合父母做“闲暇教育”。比如,美国很多图书馆在节假日都会安排故事会,有的图书馆还与快餐店和玩具店携手,学生只要阅读一定数量的书,就可以得到免费餐券或可爱的玩具作为奖励。而在博物馆里,孩子们还可通过互动游戏了解历史及其相关知识。
闲暇以兴趣为先
对像十一、春节,及寒暑假这类周期很长的假期,其实父母勿需刻意大费周章地做个大plan。在什么环境下“闲暇”还是要从孩子的兴趣出发。有可能奶奶家的菜园子,小区旁的小沙坑,或是公园里的那个小土丘就是孩子最佳的“闲暇”环境。妈妈要从孩子最感兴趣的方面为抓手,创造出一个小朋友乐于参与,同时又能学习的“闲暇环境”。比如我小儿子特别喜欢玩水,一有机会我就会带他去海边或河滩边抓寄居蟹,堆沙子;而大儿子则是个体育迷,今年暑假我就替他报名参加了以体育运动为主题的夏令营。
Jane’sTips:
1、“闲暇教育”首先是种感性教育,是通过触摸、观察、体验去感受事物;同时,它又是个“慢养”的过程,需要长期不间断渗入,在量的积累中等待质变。
2、节日旅行,如果不是长途建议可以自驾游,或坐火车,尽量让孩子看清楚窗外的景色风貌。当经过两处地貌明显不同的地方时,孩子会有即时的感性认识。这种感觉完全不同于书上的插图,电视里的风景片或是网络上的三维景观。它更直接,而且掺杂着孩子当下目睹景色时的心情,这种认识会变成记忆持续很久。
3.尽量让孩子多与人交流。与不同的人交流,能帮助孩子认知和把握不同人的感情,从小培养他们拥有灵活的心智去处理人际关系。
4、当孩子看到新奇好玩的东西时,妈妈可以提示宝宝:“这样的景色和家乡的一样吗?这里的气候和家里的一样吗?宝宝看,这里的人都包着头巾!”有意地培养孩子提问的习惯,并让这种习惯渗入到他的日常生活。“爱问,会问”递进的必定是“想学,要学、会学”,这样的良性循环自然会大大提升孩子的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