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样本调查:两所学校天壤之别

幼教网 2009-12-02 11:15:38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近几年,北京市一些知名的中小学分校多、班级多、学生多,形成奇特的“超级大校”现象。而一些普通学校则生源不足。以下我们通过样本调查来比较重点校和普通校的区别。

  昨天,央视对此展开“炮轰”——一面是超级大校人满为患,一面是普通学校生源不足;一面是家长挤破头皮把孩子往超级大校送,一面是进入学校的学生家长的奔波之苦。央视点评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在‘超大校’这个产物上暴露无遗。”

  怪相:“超级大校”人满为患

  1.一街之隔拒收学生

  早在今年7月,小学升初中大战如火如荼时,央视记者就对超大校展开调查。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三个校区共有78个教学班,学生3200多人。但附近居民反映,想上这所学校并非易事。

  家住新文化街50号的张女士,家门正对实验二小大门,虽然仅一街之隔,张女士的孩子却没能走进这所家门口的小学。“要赞助费。住对面他也不让上。”张女士说。紧邻实验二小的东太平街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反映,即使近在咫尺,他们的孩子也同样上不了实验二小。“这个学校有好多赞助单位,一般都招协作单位、赞助单位员工的孩子。”

  在实验二小的另两个分校,校区周边的孩子也同样面临不能就近入学的问题,原因是分校直接收来自本部片区内招收的学生。

  一面是超大校人满为患,学生家长使尽浑身解数往里挤;另一方面,超大校周边的一些普通学校却面临着生源稀缺的尴尬。在与北京市实验二小仅一街之隔的北京市水河小学,每个年级都只有两个班,一个班级不到30人,总共学校里不到300人。对于记者问“您希望招更多的人吗?”该校老师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了!”

  2.为读重点甘愿奔波

  放弃家门口的学校,挤破头皮把孩子送进超级大校,除了要交上一笔高昂的择校费,随之而来的是奔波之苦。

  中关村二小是一所名校,该校一名学生的家长称,自己家住朝阳,之所以舍近求远,是因为“觉得这边学校比朝阳那边教学质量好”。这家学校还有不少学生家住清河,每天都要6点乃至5点半起床,花差不多一个小时到校,有些孩子经常早饭也顾不上吃。而按照国家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应采取就近入学的原则。

  一位家长坦言自己是跟风:“我并不想择校,是因为大家择校我跟风。按理说,我认为小学根本没必要择校,小时候应该玩,在哪儿都一样玩,整个身心都健康地发展。”之所以无奈择校,也是希望孩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样本:两所学校天壤之别

  央视记者随机选取了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和高井中学为样本进行调查,发现从硬件设施到师资力量,从生源质量到中考升学,其中的差距令人瞠目。

  所选的这两所中学都位于城区,办学时间都在30年以上,就读初中生规模相当,都在四五百人左右。其中首师大附中是老牌的市重点中学,也是首批市示范高中。高井中学则位于石景山区。

  1.经费来源

  首师大附中:该校沈副校长说,教育投资有一两千万元。每年都要申请专项,按照专项来拨款,需要哪些建设、哪些先进的设备,都是政府给拨款。

  高井中学:该校杨校长说,2005年以前,政府部门也有投入,但只是比如说配点桌子、椅子,或者改善黑板、课桌。

  2.硬件设备

  首师大附中:拥有篮球馆、天文台、科技厅以及校办电视台等一批超出基本办学条件的场地设施,硬件水平比北京市确定的初中办学标准高出一截。篮球馆里体育健身器材都是现代化的设备。

  高井中学:与北京市办学标准相比,多配的设施主要是十几张乒乓球台。体育教研室的家当还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跳绳等家什。阅览室里的书架也是其他重点中学淘汰后讨来的旧货。

  3.师资

  首师大附中:高级教师的数量几乎达到高井中学的一倍,接近20人,市区两级骨干教师数量更是超过高井中学的五倍,达到10余人。进来的老师至少都是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也有博士,还有多名外籍教师。

  高井中学:高级教师10人,市区两级骨干教师两人。没有外籍教师,只能开设一门外语,面临严重的年轻骨干教师流失问题。

  4.生源质量

  首师大附中:学校主要招收各个小学推荐上来的优秀学生以及部分篮球、音乐特长生。每位学生都非常优秀,综合素质较全面。

  高井中学:招生的时候,杨校长要发动全体老师,上门头沟农贸市场去发传单、到三家店农贸市场去发传单招生。

  5.升学状况

  首师大附中:100多名学生全部免考,直升本校高中部,每年大部分学生都升到清华、北大、人大、北航这一类的学校。重点大学的升学率是100%。

  高井中学:去年110名学生参加中考,其中30多人没有升入高中,能够升入市级示范高中的只有7人。

  6.校长说法

  “进来的老师,至少都是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里边也有博士,还有一个博士后,教初中,首师大附中还有多名外籍教师,可为初中生开设英、法、德三门外语。”

  ——首师大附中副校长沈杰

  “我们学校的困惑就是优质生源都被一次二次的择校择走了,剩下的就是普通的学生了。我们招五个初一班,没有一个三好学生。”

  ——高井中学杨校长

  分析:同是学校差距何来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刘复兴教授告诉央视记者:“重点校获得的学生平均经费,往往会高出非重点校平均大概在20%以上。”差距更大的是建设房屋、购买设备、培训师资等政府专项经费。相关国家重点课题的研究发现,这些专项经费普通中学是难以期盼的,基本为重点中学垄断,专项经费数额巨大,有时相当于一个学校全年经费的总和。

  而在政府拨款以外,重点中学还拥有吸纳各方资金的强大功能。一些重点中学可以源源不断地收取共建单位的共建费以及家长的赞助费、择校费,这都让重点中学的资金实力显得深不可测。

  重点中学不仅享有资金上的巨大优势,还通过组织考试选拔、接受优秀生推荐等方法,把最好的生源掌握在自己手里。这被称为“掐尖教育”——先把豌豆尖都掐在它的碗里了,所以它做的菜特别好吃,而并不是它教育的功劳。

  最终,重点中学依靠资金实力和生源质量的双重扶持获得了普通中学无法超越的优势。

  专家认为,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的巨大差距不仅直接诱发择校风泛滥,也导致重点中学占用过多教育资源,最终增加了全体公众的教育成本。

  观点:择校暗藏权钱猫腻

  有一个强大的利益集团在维护这个制度,不愿意取消这些重点学校,因为他的子女可以很容易接受这所谓的优质教育资源。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所所长杨东平

  超大校一定不好吗?我并没有觉得超大校有什么不好。国家还集中人力、物力搞国家重点企业、重点工程呢,为什么在教育界、特别是基础教育界,集中力量建立十几所、几十所超大校就是大错特错呢?

  那我们为什么诟病超大校?作为家长的我们为什么要愤愤不平?从报道的一个细节就可以看出,新文化街50号的住户抱怨就在对门的实验二小不接收他的孩子。为什么?我专门问了实验二小的老师,答案是:50号不在他们的招生片内!我觉得这才是症结的所在,学校面积扩大了,师资增加了,硬件上去了,学校在校人数增加了,但是招生范围没有扩大,那么多出来的这些名额用在哪里了?

  ——一位自称“粗浅的、没有多少文化的学生家长”的网友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