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选择小学,看北京教改历史

e度社区 2010-03-15 17:13:42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如果你选择小学,最终是为了孩子能够进入重点中学,最终考入一个理想的大学为目的,就必须需要知道教改的历史,现状,才能推测未来,做出相对理性的决策。首先要明白教改的大方向。教改的大方向是,缩减各学校差异,最终做到就近入学。

  最早,小升初采取的是各区统一考试,不可以跨区选择初中。中考是全市统一考试,中考中可以跨区考入北京市重点,其他中学不可以跨区考入。

  后来,教委为了减少小学生负担,取消了统一考试,全部电脑派位。不幸的是,当时教委没有仔细研究过北京市的实际情况,因此引起了很大混乱。重点中学的老师习惯面对成绩好的孩子,突然面对大批派位生,教育方式方法不适应,造成了老师和学生的双重痛苦。而派位造成了一个学校内学生水平差异拉大,教育进度很难控制。家长们意识到电脑派位对孩子的影响,因此开始纷纷谋划择校。重点中学也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源状况,双方一拍即合,因此在家长和重点中学的双重压力下,教委不得不放开了口子,让重点中学脱离了电脑派位。现状是浩浩荡荡的小升初择校大军开始出现。由于不允许公开考试,重点中学通过教育实践,渐渐的选择了以奥数和英语为主的选拔方法。因为这两科与高考成绩的因果关系最大。结果孩子负担更重了,与教委改革方向背道而驰。

  教委没有放弃最初的改革初衷,继续改革。

  采取的措施目前有

  1.小升初限制跨区

  在小升初和中考,各区县小学生都往海淀,西城涌,造成了优秀生源过于集中,不利于减少学校差异,因此利用电子学籍制度,剥夺校长权力,跨区择校需要北京市教委特批。未来方向,跨区必然是越来越严格。

  2.电脑派位

  区内择校比较难控制,因此区内划分学区,同一学区内小学电脑派位到学区内中学。例如:中关村1,2,3小隶属中关村学区,这个学区有4个中学,101分校,八一,中关村中学,双榆树中学。目前,只有普通学校参加电脑派位,重点中学不参与电脑派位。学区内的各个学校增加交流,甚至共享部分老师和设备,拉近学区内学校的差异。

  3.推优

  由于重点中学生源都来自择校,不利于缩减各学校差异,因此教委2008年搞了个推优。让每个小学都有一定机会进入重点中学,这样各个重点中学的生源就逐步拉近。而且家长们也就不再依赖于重点小学了(在普通小学依然有机会依靠推优进入重点中学)西城,东城学区教育差异小,执行问题不大。海淀有远郊农民,也就中关村知识精英,因此无法完全执行推优,所以有的推优中学没有报名,有的小学推优名额少。真要一刀切,估计也就乱了。

  未来的教改方向预测,限制跨区减少了各区县生源的差异,肯定要坚持巩固。全面的电脑派位是未来的方向,因此目前普通校之间的电脑派位不会被取消。推优制度是新事物,第一次执行遇到了一些问题,会改进。比如推优女生太多,未来是不是会有男女比例?地区教育差异太大,短期内无法改变,是不是推优对于不同小学,中学会有一些细化比例?如果教委感觉到推优有利于拉近学校差距,减少择校率,推优的比例就会加大。我的判断是这种可能性很大。

  但是重点中学为了升学率,生源就是学校的生命线。因此面对变化,重点中学也会采取相应措施。推优挤掉了择校生的名额,就把他们储存在自己的民办分校。中考的生源,主要从本校和民办分校里选拔。所以有可能几年后的演化就是重点中学推优化,重点中学的民办分校精英华。因此,决定走推优道路的家长需要想清楚,有可能到时候你推优去的的重点中学已经不是真正的重点了。他的分校才是。

  重点小学的形成,不仅仅依靠老师,设备,生源也是个决定性因素。例如中关村1,2,3小片内是中科院家属楼,和4,9小是化工部,林业部家属楼,府学小学片内是文化部家属,史家是外交部,实验二小是师范大学子弟小学。每个重点小学的身后,你都能看到一批高素质的家长。因此选择小学,多看看问问,谁家的孩子上这个学校?

  各区县的教育差异正是由于生源的差异逐步形成的,短期内很难改变。对未来的发展,我比较看好朝阳区,大量外企人员的子女如果在小学就近入学,在小升初,中考中,由于政策的限制都留在了朝阳区,未来朝阳区依靠这些生源,可能出现一些不错的重点中学,从而他们的高考成绩有可能缩小与海淀西城的差距。但是这都需要时间,目前来看,2009年这批孩子应该赶不上这个变化了。因此我的判断是选择小学,跨区择校目前还是有必要的。

  总的来说,选择小学,在经济人脉实力的基础上,看学校生源,看区县,看学校的学区(万一择校不成功,至少电脑派位的中学不能太差了)。推优可以考虑,但是不要太依赖这个东西。加上工作地点,居住地点等因素,大家应该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答案.补充一句,住校不是个好选择。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