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只学这么深 别擅自加难度(2)
数学: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
听说一年级就有数学应用题,要不要给孩子突击教一下?对此,闸北实验小学的黎菁老师翻开大纲逐条分析,建议家长不要盲目给孩子加深难度,如果能在生活中引导孩子形象地感知数学情景,则能事半功倍。
内容不深 感知数学美
黎菁老师介绍说,开学初的两个月数学授课内容,小朋友在幼儿园已有接触,只是方法上更注重锻炼小朋友的数学思考方式。比如数字的大小比较、“几个”与“第几个”的区别、20以内的口算和100以内的加减法。
除了运算,一年级数学还包括学会用括号表示未知数、图形认识以及数据分类。其中要掌握的知识点以具体形象的感知为主,比如正方形的名称、有几条边几个角。另外,黎老师介绍说讲授一年级数学中的应用题时,也会考虑到孩子的识字量,事先和语文教学组沟通,一些形象的文字如金鱼会用图片表示,也会适当表上拼音。
巧算妙算 重思维能力
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黎老师也发现了不少一年级新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不足和家长的误区。“比如7+8的运算,孩子知道等于15,但却不知道15是如何算出来的。因为家长在教的时候往往是直接告诉结果,孩子被动接受,缺乏思维过程。”而如果孩子在做这道题用了“凑10”的方法,他就是在不知不觉间用学过的知识(10以内的加减法)来解决问题,将来碰到56+80这样更复杂一点的题目也同样可以类推,用更简洁的方法做题。
其次,不少孩子的逆向思维能力有待提高。一道很经典的题目:树上的鸟儿飞走了3只,还剩下5只,问在鸟儿飞走前树上总共有几只鸟?小朋友往往会用8—3=5这样硬凑出来,不会逆向地3+5=8使用数学逻辑。硬凑的方法做简单的小题目还能得到正确的答案,但随着知识点的增多和题目难度的加深,硬凑的方法就不奏效了。
生活课堂 算账练计算
黎老师建议家长不要急着把答案告诉孩子,要听听孩子对解题最原始的想法是怎么样的,然后“对症下药”。家长们在辅导孩子时也不妨“装傻”一下,鼓励孩子把他的思考过程说出来。
针对低年级的孩子,可以借助形象的东西、生活中类似的情景帮助孩子感知。比如关于排队的数学题“小明站在队伍里,他前面有3个人,他后面有5个人,请问这一排队伍一共有几个人”就可以用画图的方法解决,比如关于楼梯级数的题目,家长就可以带着孩子亲自走一遍楼梯。
“我也建议家长多带孩子去超市,看超市的价格标签可以巩固孩子对数的认识,结账时算钱更是让孩子自然而然地在玩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