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中国农科院附属小学:培育美好生活创造者

农科院附属小学 2014-09-24 18:19:12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1
表1
表2
2013年9月,课程资源中心教学楼内建成教学长廊——“农业发展史”。
课程资源中心教学楼内建成教学长廊——“农业发展史”。
2013年12月,我校自闭症学生在资源教室上生活适应课。
我校自闭症学生在资源教室上生活适应课。
2012年6月,学校金帆管乐团召开专场音乐会。
学校金帆管乐团召开专场音乐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始建于1950年,2003年与中央财经大学[微博]附属小学合并之后,形成一校两址的规模化学校。学校现有教学班级54个,学生2100余名。

  根据学校独特的地理位置及杜威的“教育即生长”理论,在继承多年积淀的学校精神的基础上,我校创造性地将生物学中的“生长”一词借用到教育,将生长教育定位为我校的办学理念。我们意在营造一个能影响儿童一生的有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充满爱的环境,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发展的灵性,让学生的智力、品德、体质等方面正常地生长,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能够在动态发展的过程中为自己创造美好幸福的人生打下基础。

  关注每个学生每天的生长,是生长教育的核心内涵。在提炼、丰满生长教育理念体系的基础上,我们努力在教育教学践行生长教育理念,现将举措介绍如下。

  一、以开放心态,进行人本管理

  面向全体,调动学校所有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

  学校文化建设是全体师生、家长[微博]共同参与和认同内化的过程。因此,我们十分重视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调动学校所有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

  从校训、校徽、校歌的制定,到校服和各教室、场馆的设计,以及教学楼命名与题字、学校体育口号和上课铃声的征集等等,我们都组织全校师生高度参与,将讨论提议交与教代会讨论通过。待方案确定后,又通过环境布置展示,组织师生学习理解其内涵。

  每学期制定学校计划,全校教职员工都要进行好几轮的大讨论:上学期,我有什么成绩,我们有什么成绩?我还有什么问题,我们还存在什么不足?这学期,我们怎么做更好?在此过程中,锁定了本学期应重点关注的问题,确定了若干个主题。全体教职员工大会上,针对这些主题,对过去的工作找问题,对问题进行排序,再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学校行政再根据教师们的提议,对问题进行梳理、分类,制定初步改进措施,形成《解决方案草稿》提交教代会讨论。根据讨论结果,各部门形成各自计划后,行政会上又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了统筹整合,最终才形成学校本学期计划文本。就在这一来二去、来来回回的讨论中,我们发现了学校发展中的问题,清晰了发展思路,明确了发展任务。同时,多次的讨论,使所有的教职员工都处于思考新学期计划的这个“气场”之中,大家有着共同的“话语”体系,并形成一种“合力”,正是这股力量推动着计划的形成,推动着学校的发展。

  家长,也是学校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为了让家长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我们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定期向家长通报学校发展规划,让家委会在学校一些重大问题上参与意见、在家校矛盾处理上发挥作用。家长在享受自己教育参与权的同时,也给予学校积极的支持。环保宣传、社区实践,学校人手不够,家委会积极参与组织活动,帮助学校联系学生实践基地。家长们还走进课堂深入教学第一线,协助班级开发组织学生集体活动,与学校一起开展德育活动。一些单位想赞助学校活动,一些家长想捐献帮扶贫困学生,家委会主动联系,牵线搭桥,促成了一个个善举。家长同时也成为了学校的义务宣传员,他(她)们在学校的所见所闻,成为了学校最好的见证人和宣传家。家委会活动,丰富了学校的教育元素,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一些局限,真正成为了学校教育的同盟军。

  二、打造最美团队,激励教师个性生长

  学校发展的关键是有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各种学术团队的组建,让教师“在最美团队的活动中成就最美的自己”,“在每个学生成长过程中,成就最美的自己”是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思路。

  我校教师学术团队众多,除了有学科教研团队、年级团队外,还有基于教师研究主题形成的学术研究团队,所有团队成员来自不同的学科领域,真正实现了学科的融合。

  如“美容大师”团队,是一群设计爱好者,他们利用自己所长,带领学生对学校专业教室、场馆、连廊进行环境设计与建设的。如他们以学校的生长教育为中心发散,根据三间美术教室的特点,在不出现明显标语的情况下,用学生与教师共同设计、制作的作品烘托主题气氛,建设了“夏日的风”、“秋天的黄昏”以及“农庄里的鲜花”三个主题教室,即美化了环境,也为学生更多地艺术创作创设了情境。在此过程中,促进了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了职业的幸福感。

  “班主任之家”是全校班主任的学术团队,在这里,有班主任研究会和由不同研究主题而形成的学习共同体。在团队中,经验型教师引领着青年教师的成长,从第一次见学生到如何做好毕业典礼的设计,从如何上好一节班会引发出如何进行班级活动策划等;在团队中,研究型教师引领全体教师善察、善思、敢于实践,就班级文化的建设之路走出了自己的特色。现在,在不断实践生长教育的办学理念过程中,我们又在不断反思,重新思考我们的工作思路,在“关注每一个”的核心理念上,我们在开展为一个孩子的生长精心设计策划活动,将教育合力、校内外资源的最大开发,达成我们的教育目标,将生长教育的办学理念落地生根。

  “青穗俱乐部”是学校27个青年教师的组织,平均年龄26岁。新任教师占40%、一年教龄的教师占45%、两年教龄的教龄占15%。硕士、博士研究生占80%。40%的是班主任。“青穗俱乐部”是所有青年教师分享教育实践的平台:如何撰写教学设计,如何进行课堂管理,如何进行班级建设,在俱乐部的活动中,大家的认识在不断加深。俱乐部也是聚焦研究问题的中心。青穗俱乐部的成员们发挥科研优势,参加各级各类课题共11个,6位老师在参与一些书籍的编写工作,公开发表论文4篇,其中一篇在SCI上发表,另三篇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俱乐部还是青年教师展示研究成果的舞台。徐婷婷老师和苗若楠老师在入职第一年的时候,获海淀区第六届小学“世纪杯”教师教学基本功综合素质一等奖。2位老师获全国优秀辅导教师(科技类)。

  三、开发多元课程,满足每一个学生的生长需求

  学校在纵向和横向上两个维度构建生长教育的课程体系。在纵向上,围绕儿童生长在年龄阶段上的顺序性,按照低、中、高三个阶段构建课程内容的梯度上升,并结合植物的生长,将其美化为萌芽课程、开花课程和结果课程。在横向上,我们通过基础课程、综合课程和个性化课程的相互补充和融合达到让学生全面的生长。

  序列化、生活化、生态化是学校课程的特点。

  如,低碳中队的课程,围绕低碳主题,二年级时开展的低碳出行调查活动的课程。三年级,学生掌握了一些低碳生活的方法,大家开始把目光投向校园,回收废旧电池倡导绿色校园行动、置换校服行动、永驻地球蓝色魅力节水行动。大家把目光投向校外,我们走出校园去参观、去宣传……去年,四川雅安地震,牵动了全国人们的心,全国上下都忙着为灾区捐款捐物。我们低碳班级能为灾区做点儿什么呢?全班同学积极谈论,最终决定捐赠我们阅读过的图书给灾区的小伙伴公益类型活动

  操作类型活动

  现在高年级了,孩子们有了更强的动手能力。自制肥皂,义卖挣钱,购置书架。

  在“生长课程模块”的基础上,我们不断研发更为丰富、更适于学生个性需求的课程。至今,我校开发99种校本选修课,建成了一座拥有18间特色教室的“课程资源中心”。全校分年级段逐步推广选修制,实现“我的兴趣我做主”。每周二下午,学生们打乱年级、打乱班级进入选修课程所在的教室去上课:“十字绣”、“卡通动漫”、“橡皮章”、“神奇校车”……多彩的课程极大地丰富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

  (2)打造新鲜课堂,体现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价值

  新鲜课堂意在课堂上如何让每一个学生感到新颖、新奇并焕发出勃勃的生命力。保证课堂新鲜的办法就是把活动呈现给学生,并且以各种方式把它们再现出来,使学生逐渐了解它们的意义,并能在其中起着自己的作用。

  针对60%的学生认为错误意味着失败,35%的学生把错误和耻辱联系在一起的负面体验,我校的数学团队进行了“让错误成为教学资源的实践探索”。在研究中老师们收集了上千道错题,归纳了几十种错误类型,对应错题类型设计教学策略,开展了丰富的教学活动,使师生对错误的恐惧感大大降低。现在每个学生人手一本错题集,并尝试归类修改。五年级三班一位同学说:“老师您真好,我们做错题时您不是让我们立刻改或是批评我们,这让我们心里很放松,您教给我们分析错误的方法让我们受益匪浅!”

  我校学生元元,患有自闭症。这个孩子刚入学时,根本就不能坐在教室听课,而是到处游荡,“如何让她留在课堂”是困扰我们相当长时间的一个问题。当他适应了学校的生活,尤其是进入小学二、三年级后,“如何让她在数学学习上有所得”又是我们研究的新课题。现在她六年级了,如何为她将来适应社会打基础,又是我们思考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满足这类特殊孩子的个性化需求,我们建立了资源教室,开展了“资源教学策略与效果的实践研究”。我们聘请专业机构为这些孩子进行评估,量身定做个别教育计划,以资源教室为主阵地,探索个别教育策略。一个人的课堂、两三个人的课堂,使关注每个学生的生长落到实处。

  (3)搭设体验平台,引领每一个学生的自主生长

  生长式德育关注每个学生每一天的成长,培养学生学会做人,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具体标准细化如下:

  我们通过丰富多彩的体验式活动落实育人目标,引领学生自主成长。

  2009年,我校分批组织了“手拉手、同生长”关爱留守儿童系列活动。学生分赴宁夏、四川、河北等地寻访留守儿童。在体验中,学生们学会了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学校还成立了“低碳中队”“爱心中队”“绿色中队”,学生们走社区、敬老院,植树,清理小广告……他们从此学会了坚强、学会了照料、学会了交流、学会了珍惜、学会了担当。

  学校精心设计典礼活动。开学典礼别具特色:2012年秋,本部新教学楼投入使用之际,我们将工人们日常工作的情景拍成短片,在开学典礼上,老师深情地叙述校园建设中发生的感人故事。当戴着安全帽的工人代表走上舞台时,全场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他们深深地体会到这份隐藏在美丽教学楼背后的艰辛,懂得尊重身边的普通劳动者。最近两个学年的开学典礼,我们把学生推到台前,让他们展示自己在选修课上的收获。六年级毕业典礼同样永留心间:“回首走过的路”,幕幕活动情景展现;“感恩母校”,笑看百花盛开,学生和家长的诚挚感谢;“放飞梦想”,学生进行毕业誓词,期待未来飞得更高。活动昂扬向上又深情感人,将会成为孩子们成长历程中的重要标志和美好的回忆。

  丰富的社团活动,为每名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学校现有20余个社团,涵盖科技、艺术、体育等方面,全校90%以上的学生参与了社团活动。2011年,学校又先后成立了少年科学院和金穗体育俱乐部。校园信息发布上时常会出现新的一期“校园机会榜”,小主持人、国旗下演讲、小主播、科技节设计师、新鲜播报、班级特色展示……只要有梦想,学校就会给每一名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搭设展示的舞台。自信、阳光、快乐洋溢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新媒体为学生分享成长体验搭设了新平台。在红领巾博客网上,学生把每天经历的“新鲜事”与伙伴分享,把那些在学校没说的、没说完的、不好说的话痛痛快快地说出来。这个活动吸引了很多老师和家长,他们纷纷加入其中,师生、生生、亲子、家校在这个开放的平台上得到充分交流。

  (4)关注生长过程,促进每一个学生的点滴进步

  生长式评价旨在促进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我们通过综合素质评价、增值评价、学习档案、成长记录袋等多种工具,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综合表现,使他们自信而成功地生长。我们在全校实行“班级公约与个人努力目标和谐统一的成长计划”,每个小组、每位同学都制定学期计划、月成长目标,针对自己的问题确定努力方向。在成长计划的促进下,调动每个学生内在的生长力。其中六年级某班多次被评为优秀班集体。40名学生中2人获得“金鹏科技论坛”北京市一等奖;39人次获得全国、市、区级书法、美术、艺术、体育、论文等奖;13人参加学校金帆乐团,9人是主力,参加过3次国际比赛交流,获得北京市学生艺术节管乐比赛一等奖;4名同学是学校合唱团的主力,获得北京市学生艺术节比赛一等奖;8名同学是学校鼓号队成员。

  (三)形象文化篇

  学校环境文化建设在2009年就有了整体思考。有文化产品设计、校园环境设计、学校VI设计、校史馆设计等。学校成立了校园文化工程项目工作组,对文化建设项目的立项、招标、方案确定、施工进行全程监控。确保高效使用资金和工程质量。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重大文化建设项目的立项、设计方案的确定、工程款的支付等重要环节都经由行政班子集体讨论决定或及时通报,并做会议纪要备案。

  春晖楼2012年秋投入使用。在春晖亭里,有揭示学校生长文化的主题文化墙:正中是一颗饱满的种子,周围都是适宜种子生存的环境,如土壤、雨露、阳光等。该主题墙的寓意为:学校就像土壤,知识就是不同的营养元素,每个学生就像一颗颗种子,教师是就像园丁,经过每一天的精心培育,促进每颗种子的健康生长。春晖楼是教学楼,突出健康自我阅读文化特色。每个教室都配以读书角和各种绿色植物,楼道里也有流动书架、阅读角,方便学生阅读。

  鹿鸣楼2012年冬投入使用,是专业教室,每层都有主题。地下室是活动场所,包括乒乓球室、健身室等。一层为图书室和校史馆。图书室现有藏书近十万册,能同时容纳两个班的学生同时阅读。校史馆利用丰富的图片,翔实的文字资料,充分展示了学校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也清晰地勾画出了学校发展蓝图。学校每年组织新生、新任教师参观校史展,安排礼仪志愿服务生讲解,感知认同学校优秀文化和价值取向,自觉加入维护学校荣誉的行列。二层是科学教室,分别有“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天文)“承载希望放飞梦想”(航模)和“物质的世界”(生物)三个主题教室。我们力图建立立体化、生态化、多元化的科学专业教室,为学生创设一个具有科技、文化内涵的环境。三层是美术教室。三间教室三个主题:夏日的风、秋天的黄昏以及农庄里的鲜花。在不出现明显标语的情况下,用学生与教师共同设计、制作的作品烘托主题气氛。美术教师们在有限的环境中,尽量多地围绕绿色、环保的概念来增加学习环境的活泼、明丽,让学生们置身于充满美好、阳光的环境中,以达到缓解压力,释放身心的目的。四层有音乐教室、形体教室和金帆厅,是学校金帆乐队的活动场所。

  采绿楼是学校课程资源中心,2013年秋投入使用,共三层。一层主要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包括家茶艺活动室、政活动室、木工活动室、小电工室、安全自救室、厨艺活动室。二层是艺术创想,包括创意空间、DIY活动室、陶艺活动室、插花工作室、园艺实验室。三层是科学探索,包括模拟飞行、天文活动室、机器人实验室、模型设计与创作实验室。课程资源中心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视野和自主学习的空间,建构促进学生优质均衡发展的立体平台。

  三、学校文化建设的影响

  在“生长教育”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学校生长式管理、生长式环境、生长式团队都发生了很大改变。特别是我们的教师在提升学历层次及提高专业素养方面表现出来的主动生长需求令人可喜。从骨干队伍来看,我校现有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市骨干教师2人,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3人,中心级学科带头人、骨干28人,占一线教师队伍的26%。从教师的学历层次来看,全校有1名博士研究生,21名硕士研究生,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数占一线教师队伍近20%。

  生长教育办学理念在校内得到了师生、家长的高度认可,在校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009年,校长在全区校长大会上做关于我校办学理念的宣讲,此文在现代教育报上发表;2010年6月,《生长教育理念:我校的教育理念》分别在《海淀教育》《中小学管理》杂志上宣传推广。2010年6月26日,我校在五棵松体育场举办了60周年校庆活动,活动现场我们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对“生长教育”理念进行了形象生动的阐释,并号召全国少年儿童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与留守儿童“手拉手、共生长”,大会7000余人参加,多家电视台、媒体进行报道,生长教育办学理念很快在海淀区、北京市乃至全国范围产生影响。2012年,北京市教学管理文化项目组对我们学校的生长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办学成果给予高度肯定和赞誉,并这样评价:农科院附小正在建设的“生长教育”,是在希望把教育回归到教育自身应处的状态,是天然的、人性化的教育。同年,刘芳校长又在国际性会议——中英学校发展计划论坛上做生长教育管理文化的介绍,使我校的管理文化影响更为广泛。

  四、文化建设的改进

  学校文化核心理念的框架已经形成,我们将进一步推进教育实践,追求高尚的办学德行和一流的教育质量。

  1.学校管理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我校的管理正逐步走向人本,但人本还不够到位,职责边界还不够清晰,精细还做不到上品质。管理体系还需要进一步梳理和完善,形成有效沟通,协同一致的高效管理。

  2.环境设施严重制约学校发展

  西校区由于操场面积小,严重影响学生的体育锻炼。今年,随着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尽管我们想法设法开辟场地,开展小场地体育教学研究,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