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关于“垃圾”食品育儿专家这么做

幼教网 2017-08-25 13:34:59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在整理录播课程时,宝宝发现了我的笔记关于垃圾食品的记录,他好奇地问:“妈妈,什么是垃圾食品?"我一惊,想想说:“垃圾食品就是被人认为高热量的,比如油炸食品,比如炸鸡汉堡;或者添加剂和色素之类比较多的零食;或者碳酸饮料,比如可乐雪碧之类的,大概就是这样吧”。他说:噢。

  被他这么突然一问,我才发现,我从没有主动提过垃圾食品这一说,尤其是在家里和在孩子身边,不是刻意,而是不把一些食品定义为那样。除非在课堂上有家长交流了,我们进行探讨。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作为一个生活还算是比较有品质,追求最大程度自然生活的我,我当然不想让孩子吃不健康的东西,当然更不想因此让孩子生病,所以我学会了小儿推拿,所以我爱芳香疗法,我在家人需要的时候身体力行爱护他们,防患于未然.....垃圾食品也一样,正因为我不想让他们吃,所以,我从不限制他们吃。

  需求不会因为被限制而自动消失,未被满足的需求,会制造三个产品:一、情绪;二、疾病;三、欲望。

  duang ! 限制制造了一个更大的欲望!不管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这句话来自我很欣赏的一闻老师,我极度认同她简洁明了说了我想说的,索性直接拿来主义。)

  我看到过:一个4岁的女孩,在地上捡别人丢弃的糖纸,只为舔舔纸上残留的糖渍;一个9岁的男孩,捡别人掉地上的饼干碎屑,因为妈妈从不让他吃零食;一个女孩儿在大一第一学期,专吃垃圾食品而徒增20斤,因为上大学之前,母亲从不让她吃任何不健康食品;一个40多岁的男人,说他10岁的时候,偷了10块钱,买了100根冰糕,全吃了!因为他胃不好,妈妈从不让他吃冰糕。

  他整个童年时期的梦想就是:要能一口气吃100根冰糕,那该有多好?!而他的母亲,至今都不知道,他小时候,偷过3次10块钱。这300根冰糕,让他看了30年胃病。

  所以,你可以选择继续控制、约束你的孩子。但你能控制多远?能控制多久?没有一个人可以长久而有效地控制另一个人,哪怕他是你的孩子!

  关于孩子在垃圾食品面前因为完全被满足而如如不动的表现:够了就是够了,不需要时就是不需要,需要时需要多少就是多少,给多了也不要,完全的自主和很大的定力,那是很多对垃圾食品谈虎色变的家长体会不到的。我就不一一写出来,可能在语音里分享一两个。

  我想简单谈一谈垃圾食品,它和玩具、手机游戏甚至是兴趣班,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样的,是一种物质需求。

  中西方心理学以及哲学和教育学的研究认为,物质需求对于7岁前的孩子来说,有三个基本的原则:

  1、7岁之前一个孩子的需求父母尽其所能地完全满足,如果不能,至少在3岁之前完全满足;

  2、不能完全满足不是问题,不管是出于经济考虑、父母意愿或是抚养人的价值观,不满足都不是根本问题,你可以如实告诉孩子你不买的原因,而不是借此去批判、打压、贬损孩子的需求,让孩子觉得不该要、不懂事、不够好、不值得、不是好孩子、不听话等等等等。

  总而言之,抚养人为自己无论买或不买的选择负责,而不是把这个行为衍生的问题归咎于孩子。比如,明明钱袋紧缩,还是买了,回头再跟孩子讲一堆冠冕堂皇的话:“都是为你好,爸爸妈妈省吃俭用为你买好的用好的,你还不听话!”我相信孩子听了都会头疼,你一定在默默举手了是吗?孩子需要的是可以为自己行为负责的父母,不是动辄谈条件交换的“大小孩”。

  3、如果不能满足,大多数孩子会有情绪,情绪前面说了,是能量,就让它流动。哭就哭一会儿,家长陪着,保持中立和关怀。流动完了,就完了。

  这些功夫说来容易,做起来都不易,做的程度因人而异,每一种教育行为都没有对错,而关乎得失,很多朋友质疑不断,那背后是担心、焦虑、以及看不见的恐惧和紧张。

  我们不讨论对错,永远值得我们好奇的是:得失!

  你为你的选择得到的是什么,失去的又是什么?你是否可以坦然面对你的得失?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