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对策策略

幼教网 2017-09-12 17:51:19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幼教网整理了关于幼儿社会培养论文论文《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对策策略》,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一、主题内涵

  告状,从人际关系心理学角度上来说,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发生某种冲突、矛盾而不能自行化解时出现的,借助第三方力量来解决纠纷的一种特有的人际行为。幼儿的告状,是指幼儿在他们自己认为受到同伴侵犯或发现某种行为与幼儿园的集体规则、教师的某项要求不相符合时,向教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告状是一种发生次数很频繁的现象,它花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幼儿作为一个特殊的人类个体,他们的告状行为一定有许多不同与成人的地方。那么,幼儿为什么要告状?教师怎样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

  二、案例描述与分析

  案例一:下午的区角活动中,我给美工区活动的孩子分好了油画棒和剪刀,这次美工区的活动内容是制作送给妈妈的贺卡,韬韬的作画速度比较慢,因为他在画画时喜欢讲讲话,东张西望的,而坐在其前面的明明早早地制作好了,当他离开位置的时候,一不小心撞了韬韬的手臂,韬韬马上质问明明:“你为什么撞我?” 明明连忙道歉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韬韬不听,噘着嘴跑到前面来告诉我:“老师,明明推我的手,害得我画错了。”一副很难过的样子。

  分析:首先,应当看到韬韬告状有他可取的一面。他懂得了上课的规则,这说明他已经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想通过告状来求得成人的帮助,从而矫正同伴的不好行为。从这个角度讲,这是孩子处理问题能力的一种进步。但是,对于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要告到老师那里,这会引起同伴的敌视,也会削弱独立处理同伴间小纠纷的能力。

  案例二:星期一上午孩子们正在阅读室里进行阅读活动,他们有的三三两两地坐在一起同看一本书,有的自己选了一本书独自坐在角落里津津有味地看故事。这时候,亮亮突然很气愤地过来“告状”:“老师,《蓝猫淘气三千问》是我先找出来的,杰杰他不让我看。” 杰杰也不甘示弱:“书是我先拿到的!”两个人在老师面前争论不休,谁也不肯让谁。我先安定了一下他们的情绪,接着,转过脸来对杰杰说:“上次,你看《西游记》时,宝宝硬是不给你看,你心里感觉怎么样啊?” 杰杰想了想说:“没得看书觉得很不高兴。”老师趁机说:“那你不让亮亮看书,他也一样会很难过的呀!你们两个想想办法,看看怎样才能让两个人都开开心心地看书?” 亮亮和杰杰听了,商量了一下,决定两个人一起看书,于是他俩就手拉手高高兴兴地坐到小椅子上看书去了。

  分析:亮亮是为了求得老师的公正解决纠纷,请求保护而产生的告状行为。在集体活动中,幼儿之间经常会出现意见不和、争夺玩具和书籍等纠纷。当这些纠纷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有一方就会告诉老师,以求得老师的公正裁决或给予保护。在活动中通过引导亮亮反省,并换位思考,相互间要理解、宽容,让孩子不仅要知道别人的想法,还要理解他为什么要有这种想法,让孩子考虑一下他人的行为是否有合理的一面。给孩子创设一些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启发幼儿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亮亮和杰杰听了老师的话后,两个人安安静静地坐到小椅子上一起看书去了。

  案例三:中午进餐前,老师组织大家进行安静活动;听故事《小哪吒》,开始,大家还能倾听,等饭菜送到后,老师开始分饭菜时,个别小朋友开始“谈天说地”了,妍妍就来告诉老师:“宝宝在说话!”,老师因为要分菜比较忙没有理会她,但过了一会儿后,讲话的孩子多起来了,说话的声音也越来越响,连妍妍也按奈不住,加入了谈天的行列。

  分析:象妍妍小朋友的这种告状行为,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询问,即“宝宝在说话”,你老师是支持这种行为呢?还是反对这种行为?她想从老师这里探个究竟。“宝宝在说话”的第二层含义是“我没有说话”老师若对她的行为表示肯定,或给予表扬的话,孩子会得到满足感,并能领会到成人的评价标准,她就会用这种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

  三、讨论与反思

  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幼儿的告状行为是一种普遍现象,但幼儿告状的理由却不尽相同,那么,面对孩子的种种告状行为,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一)教师要了解动机和目的,区别对待。

  1、求助类的告状。一般求助类的告状是幼儿为了寻求成人的保护。如案例二中,“亮亮突然很气愤地过来‘告状’:老师,《蓝猫淘气三千问》是我先找出来的,杰杰他硬是不让我看。”对于这类问题老师不要直接插手,可启发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老师通过让孩子回忆看《西游记》的经验,引导他利用自己的亲身感受来思考问题,学习换位思考,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亮亮和杰杰互相商量,一起高高兴兴的看书去了。

  2、询问类的告状。如案例三中,在听故事时,妍妍告诉老师“宝宝在说话”,这时候幼儿的“告状”实际上就是一种询问,他们希望教师能对“被告”的行为做出解释;发现老师“毫无反应”之后,讲话的孩子逐渐多起来,最后连告状的孩子也奈不住了,遇到这样的告状,教师要及时肯定孩子的积极方面,以强化孩子的积极行为。我们可以表扬孩子说:“妍妍认真听故事,不讲话,真是个好孩子!”这也是培养儿童的正确判断力和克制力,同时也通过榜样的作用,让好的行为得到张扬,遏止一些不良行为。

  3、为自己辩解的告状。如“黑板上的字是某某叫我擦的”,这类告状都是孩子在做错事情以后,寻找各种理由为自己辩解,试图推卸责任或者逃避惩罚。这时老师就要分清责任,该惩罚的绝不姑息。同时要让本以为告了别人的状自己就没事没的孩子认识到:把责任推给别人是不对的。

  4、“检举揭发”类告状。两~三个列子明还没画好!” 洪宇抬起头,弯着小脑袋:“老师,明明把线条画在外面了。”这种行为不宜鼓励,更不能当着“告状”孩子的面批评另一个孩子。要防止幼儿因为想得到老师的表扬或怀有嫉妒心理而乱告状,这会使孩子的心理畸形发展。并且老师对这种告状行为及时纠正,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小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