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从儿童绘画了解儿童心理变化(3)

幼教网 2018-04-17 10:13:00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儿童艺术创造活动的自发性心理

  儿童艺术看起来很幼稚, 然而却具有成人艺术难以具有的独特性的形式、风格、想象力和创造性。 正如康定斯基所说的那样:“儿童们直接从他们的情绪深入所创造的形式, 岂不要比那些希腊的模仿者的作品更富于创造性吗? ”那么,儿童为何能够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根据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儿童的这种艺术心理是先天就有的, 并普遍地存在于每一个儿童身上,在儿童身上组成一个超个性的共同心理基础。它来自于遗传的大脑结构本身。而集体无意识的内容是原型。 所谓原型,是指先天的固有的直觉形式,它具有经遗传而带来的多知觉与领悟的性质。那么,儿童之所以有那种独特而又共同的艺术心理,是因为他们都有独特而共同的原型。 而原型的外显为原始意象, 荣格认为, 真正的艺术家是 “用原始意象说话的人”。

  那么,儿童也可以说是真正的艺术家,因为他们是“用原始意象说话的人”。儿童绘画时激动和快乐是成功的保证。 儿童一旦迷上画画,根本用不着大人去督促,如果没有画完,谁喊他都喊不动,画到得意之处时,自己还会笑出声来,完全进入了角色,全身心沉浸在创作的激情里。当他完成大作以后, 他会拿给大家看,希望大家和他同享成功的快乐。这时,别人的称赞对他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由于儿童的原始性绘画更接近艺术的本质, 深受艺术家们的喜爱,也曾给许多艺术大师以艺术上的灵感启示。如马蒂斯、毕加索等人就曾从儿童艺术中汲取营养。 但人们往往看到 ,儿童随着年龄的增 长 ,见识的增多,他 们 身 上 的 原始性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社会性、现实性和普遍性。 追逐现代潮流渐渐成了他们现实的价值取向,他们离艺术的本质也就越来越远。 著名美术教育理论家维克多·罗恩菲德说过: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受任何外界干扰,那么就没有必要激发他们进行创造性活动。任何一个儿童都会不受束缚地运用他根深蒂固的创造冲动, 对他自己的表达方式充满信心。

  但是,艺术最终只为极少数人所掌握,而不是所有的人,尽管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艺术家,因为我们在儿时都曾经是艺术家。总之,把握儿童的绘画心理,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指导,这个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观察、解读儿童行为的水平。教师要运用实践性、客观性、科学性、教育性与群众性原则实地观察每一个儿童在绘画活动中的表现, 并运用叙事研究的方法将观察到的儿童真实的、 情境性的行为进行细腻的叙述。教师要把儿童作为观察记录的对象和主体,通过语言、行为、作品三种观察途径,了解幼儿情绪情感在绘画中的表现,才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