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儿童消化道食物过敏诊治策略

医脉通儿科 2018-05-13 09:58:35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食物过敏是累及全身各系统的免疫反应,涉及皮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及全身反应等。根据食物过敏的发病机制主要分为IgE介导型、IgE/非IgE混合介导型、非IgE介导(细胞介导)型,后两者也可统称为非IgE介导型。60%的食物过敏可累及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的食物过敏相关疾病种类多样(表1),目前认为婴儿胃食管反流、肠痉挛、肠易激综合征、便秘等也与食物过敏有一定关系。鉴于消化道食物过敏多为非IgE介导型,其诊断治疗方法与IgE介导型并不完全一致,现结合最新的诊治进展对消化道食物过敏的规范诊治作一叙述。

  一、消化道食物过敏的诊断

  1.病史

  主要包括发病时间、临床症状、喂养或进食情况(食物种类、摄入量及时间、暴露途径)、有无减轻或加重因素、过敏史或家族史等情况。如果能明确进食与消化道症状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部分家长甚至能告知症状在进食某种食物出现,禁食症状缓解,再次进食症状再发情况,基本已经进行了家庭中的食物回避及激发试验。文献报道非IgE介导型消化道食物过敏家族史阳性仅为25%~70%,个人过敏史阳性为20%~30%,但有详细病史的诊断准确率可达50%。

  2.食物过敏评估检查

  ①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虽然70%~80%的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E)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可以增高,但大多数食物过敏患者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并不增高。研究表明,在食物蛋白性直肠结肠炎(FPIPC)或食物蛋白性小肠结肠炎(FPIEs)患者中其阳性率均较低(9.0%及7.5%),虽然伴呕吐及便血患者中高于单纯腹泻患者,但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作为食物过敏的诊断价值有限。

  ②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

  主要针对IgE介导的过敏反应,以风团直径≥3 mm为阳性判断,其敏感性>80%,特异性≈50%,阴性预测值≈90%,阳性预测值≈50%。如果风团直径达8 mm,则对牛奶、鸡蛋、花生的诊断准确率可达100%。但在FPIEs患者中其阳性率仅为4%~30%,而在FPIPC或食物蛋白性肠病(FPE)中则多为阴性。

  ③血清特异性IgE(sIgE)检测

  sIgE检测也主要针对IgE介导的过敏反应,以350 IU/L为截断值,其敏感性为60%~95%,特异性为30%~95%。sIgE数值大小与食物过敏阳性预测值呈正相关,95%阳性预测值:鸡蛋≥7 IU/mL(≤2岁为≥2 IU/mL);牛奶≥15 IU/mL(≤2岁为≥5 IU/mL);花生≥15 IU/mL;坚果≥15 IU/mL;鱼≥20 IU/mL。豆类≥30 IU/mL,小麦≥26 IU/mL,二者的阳性预测值也仅有75%左右。同样在FPIEs患者中其阳性率仅为4%~30%,而在FPIPC或FPE中则多为阴性。

  ④斑贴试验(atopy patch test,APT)

  主要针对IgE介导的迟发型过敏反应,文献报道敏感性和特异性不一致。Mowszet等指出虽然APT在牛奶蛋白过敏诊断中的特异度较高(91%),但是灵敏度仅为21%,而对小麦蛋白过敏APT却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7%及100%。与上述研究结果相反,Boonyaviwat等得出,对于常见的食物过敏,如牛奶、鸡蛋、小麦、大豆、虾类,APT有较高的灵敏度(80%),但特异度低(63%)。鉴于目前研究较少,研究样本量较小及研究结果间的差异导致APT在儿童消化道食物过敏中的诊疗价值仍存在较大争议。

  ⑤食物激发试验(oral food challenge,OFC)

  OFC,尤其是双盲安慰剂对照的食物激发试验(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food challenge,DBPCFC)是诊断食物过敏的金标准。在小婴儿也可以应用开放性的OFC。OFC不但可以诊断食物过敏,也是判断过敏食物是否脱敏的方法,对IgE介导及非IgE介导型食物过敏均适用,但二者激发流程与要求并不完全一致,详细可参见文献。

  3.其他诊断方法

  ①消化内镜

  通常食物过敏通过饮食回避症状消失-再次进食症状复发可以明确诊断,不建议常规用内镜检查来诊断食物过敏。只有在消化道症状无法解释的重症患儿;持久的消化道症状;生长发育迟缓;缺铁性贫血;蛋白丢失性肠病;嗜酸细胞性食管炎(EoE)/嗜酸细胞性胃炎(EG)/EGE/FPE/乳糜泻(CD)的诊断评估时需要内镜检查及黏膜的组织病理学检查。

  ②影像学检查

  部分疾病尚需X线、B超及CT等影像学检查以评估助诊疾病诊断,如EGE的肌型、浆膜型(甚至需要腹水检查)病变为主时,或者任何疾病出现梗阻、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时。

  ③血清抗体及基因

  CD患者除了需要进行小肠黏膜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及治疗试验(饮食回避)外,尚可能需肌内膜抗体(EMA)、抗转谷氨酰胺酶抗体(anti-tGA)、抗麦麸蛋白抗体(AGA)、基因检测(HLA-DQ2/DQ8)等协助诊断,目前已建立CD的诊断流程。

  综上,针对消化道食物过敏的诊断,应注重IgE介导与非IgE介导发病机制的区别,合理应用各种过敏诊断手段及精准判断;食物激发试验仍旧是食物过敏的诊断金标准;掌握EoE、EG、EGE、FPIPC、FPIEs、FPE、CD等诊断指南或流程,恰当应用内镜、影像学、血清学、基因等辅助检查。

  二、消化道食物过敏的治疗

  1.饮食管理

  ①饮食回避

  变应原回避是缓解食物过敏的主要手段,大多数食物过敏症状可在饮食回避2~4周缓解。饮食回避可采用要素饮食法、依赖过敏试验回避法及经验性饮食回避法。要素饮食法主要在饮食回避后应用要素饮食/氨基酸配方奶粉(AAF)替代,缓解症状迅速,但依从性差;根据过敏试验回避饮食可以取得55%~75%的缓解率;经验性的饮食回避可以有"上阶梯回避法"或"下阶梯回避法",前者针对病史中有可疑食物摄入及症状相对轻者,采用饮食中回避相对可疑1、2种食物观察,后者主要针对症状重或可疑食物不甚明确者,同时回避多种食物,而仅进食几种极少引起过敏的食物,症状缓解后逐步介入食物。目前报道经验性6种食物(即牛奶、鸡蛋、海鲜、坚果、小麦、大豆)回避(six-food elimination diet,SFED)可取得94%的症状缓解率。母乳喂养者建议继续母乳喂养,母亲进行饮食回避,而非停母乳,除非母亲饮食回避后症状严重且持续;母亲有其他严重疾病或影响母亲健康;母亲心理无法承受。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