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音乐教育行业的反思
随着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及关注,音乐作为其市场内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在发展的主流浪潮中寻得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是发展归发展,行业的成熟程度还需亟待提高
关于标准化的问题,同业者大都认为无法完全实现。毕竟是艺术,这不难理解。但是实现部分标准化是大有可能的,比如在管理方面。艺教行业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艺术气息太浓。机构的校长一般都是艺术专业毕业,专业过硬,但是管理经营方面只是略懂皮毛。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各种经营管理课程想雨后春笋般崛地而起,其中不乏各种“鸡血”课,毫无营养。敢问在鸡血课内一起谈理想谈情怀有什么用?应该做的难道不是学习成功者的经验么?找一些能够遇到机构发展得很好的经营者的场合,吸取他们的经验转而化为己用,这才是正确之道。
在“互联网+”的概念提出后,机构纷纷想方设法与之融合。但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开个微信公众号、做个网站就叫“互联网+艺术”了。更有甚者,使用了线上管理软件,就声称与互联网行业接轨了。融合没有错,与异业接轨没有错,但是一定要认清定位,不要为了借势宣传而误导家长和孩子。“用户至上、体验为王、单点突破、颠覆创新”都是互联网思维的主要特征,只有将其深入运用到日常的运营和教学当中才算是真正地搭上的“互联网+”的大船。
由于国家政策影响,各大专业艺术学院的音乐专业不断都处在扩招的状态;另外,非艺术专业院校也不断地开设音乐专业,以迎合市场需求,这种现象就导致了毕业生的水平岑参差不齐。众所周知,毕业生的第一选择并不是民办教育,所以流入艺术教育行业的师资水平更是有限。这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机构的发展,师资培训工作刻不容缓。相比之下,同是艺术教育行业的大门类,美术的师资培训项目就进展地十分顺利,这就是为什么美术教育行业容易实现标准化,保证有教学理念的老师的重要原因。音乐教育也可以进行大规模的教师培训,由知名企业牵头进行有偿授课,将其成熟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等向外输出,在推广自身品牌影响力的同时,想必会为行业的发展提供偌大的推动力。
80、90后逐渐成为家长群体的主力军,他们对素质教育的重视也是直接推动了素质教育行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但问题是,他们让孩子学习的,就一定是孩子喜欢的?未必。
国内的现状,使得学校学习已经不能满足孩子们的升学需求。课外辅导的主战场从K12已经转向了素质教育,音乐也不例外。但是一旦过了升学季,本来兴趣度不高的那一部分孩子就会放弃学习,导致机构的生源流失。另外,家长的惰性,疏于对孩子的督促也是导致孩子放弃学习的原因之一。曾有业内专家提出,音乐学习的存续时间一般都在三年左右,如何让孩子的学习时间增长,成为了全行业都需要面对的难题。
课程的更新、细致的服务是毋庸置疑的。此外由于行业的特殊性,付费者与消费者分离,所以家长和孩子双方面都不容忽视。要时刻向家长灌输机构的教育理念,使其对艺术教育起到足够的重视。面对孩子,更要有耐心,除了在课上的基本教学之外,课后的关心也会拉近孩子与老师之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