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学校课程视角下的社会实践分析(2)

幼教网 2018-07-06 14:40:49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二)课程管理不到位,阻碍综合社会实践的常态化开展

  另一个存在问题是课程管理不到位,主要体现在计划、方案制定不周全、课时量得不到保证以及综合社会实践课程被多层次划分、综合社会实践课程消耗学校大量办学精力四个方面。课程计划制定不周全使得学生在实践过程当中对社会行业的体验不够全面,不能够对当前社会的具体操作状态形成初步的认知,而课时量缺乏则会使得这一社会实践课程无法达到其创立初衷。该课程被多层次的划分使得学生所学内容杂乱无章,每一部分都是浅尝辄止的状态,这样不利于学生综合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另外,由于这项课程的开展消耗了学校大量的办学精力就会影响到主学科的办学效果。

  (三)评价指标不明确,偏离综合社会实践的价值导向

  由于制定的评价指标较为偏重化,不是仅仅注重结果就是对过程过分强调,这样就导致了学生不能够综合全面的发展,素质得不到整体性的强化与提升,教师也因此不能够设立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方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考核与监督。除此之外,学校也没有设立具体的评价项目对教师的课程执行结果进行评价,这样一来教师的课程执行状态就不能够规范,且秩序良好。

  三、促进学校综合社会实践课程实施的几点措施

  (一)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课程开发意识

  由于各地学校资源环境不同,就使得不能设立统一的标准对各个学校的实践课程进行行为上的约束,因此,就要找到各地综合社会实践课程之间的共通之处与根本所在,对进行课程在执行力度上加以提高,对于此应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课程开发意识上着手,这样教师就能够开发新型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从而在巩固学生技能基础的同时对不同地区的学生进行学习资源上的分配与划分。

  (二)激发鼓励学生的兴趣和开发课程资源的积极性

  当前,我国尚未对综合社会实践课程设立统一的教学大纲,这样就使得各个学校之间所设立的教学意义、内容是根据学校自身办学情况而定的,学校就有足够的办学空间去选择适合自身学习状态与学习能力的课程资源,并能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题对课题进行开拓性的研究,在这样放松自由的学习状态之中个人的学习热情能够得到极大程度上的调动与开发,而教师也能够在这样的过程当中与学生共同进步,并增强自身资源创新利用的能力。

  (三)创造和利用地区的特色资源

  各个地区都具有当地的特色资源,因此学校应利用并创作当地的特色资源,这样一来,能够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综合社会实践课程,学生也能够感受到具有时效性的课程安排规划,并对当地的经济建设、资源开拓与科学技术的应用起到积极的促进与引领的作用。各个学校要根据学校与学生的年龄与兴趣制定专门的培养计划,从而能够在根本上创立具有学校办学特点与地区性特色资源的综合实践课程内容。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