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外语教育的可行性与优越性(2)
学前儿童的语言习得是整个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它主要是指习得母语抑或第二语言的言语 ,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为语言习得有一个临界期或“敏感期”。这两个术语的意思都是模糊的,有的说 是0岁到6岁(且不说0岁是从受精卵形成之时算起还是从出生之时算起),有的说是2—8岁,有的说是1.5—13 岁,有的说不超过16岁。我们认为,如果说有临界期,还是以不超过13岁为宜。不过从实践经验上讲,临界期 内的损失是可以在临界期外得到弥补的。例如我的一位同事蔡先生,他是朝鲜族人,解放初期念高中以前他从 未接触过汉语(外语)即使上高中除了语文课也很少听说汉语,只是在大学才开始真正进入汉语的“海洋”, 而此后他的汉语水平跟我们的大学毕业生毫无二致。不仅如此,他的日语和英语都是在临界期以后自学得来的 ,而且日语口语堪称一流。更令人惊讶的是,他太太40多岁,来广州之前根本不会说汉语,但3—5年之后却跟 我们说得一样好。这种例子屡见不鲜。文化大革命前大多数学校是从高中为起点教外语,现在很多外语人才就 是这样过来的。顺便讲一下以前的“洋泾滨”英语(pidgin English),据说也是过了临界期的成年人在跟外商 打交道时逼出来的,居然也能够跟外国人沟通,其中不乏有人还逐渐过渡到了能说一口地道的英语。这些现象 说明什么问题呢?显然是说明,正常的人都有机会自小习得自己的母语,从中获得的普遍语法或天生的信息装 置可以应用到对其他语言的学习中去。当然,这样学习语言比起习得来说时间要长,困难要多,学习者需要有 生存的压力或顽强的意志,而这两条往往是一般人所缺乏的。正因为这样,根据“付出少收益大”的优化原理 ,我们提倡儿童在语言临界期内尽可能早一点学习外语。
不少心理语言学家业已证明,儿童大脑的成长率与第一语言的发展率在10岁以后明显衰减,一直衰减到语 言习得的“敏感语句”(sensitivephrase)不再出现;而且他们精确区分语音的能力,甚至包括外语语音的再生 能力,比10岁以上的儿童要强得多。实验还证明,“儿童对语言的辨别与认知能力和对语音与语调的顿悟能力 ,在6岁以后已经开始急剧恶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神经语言学家用“大脑半球切除术”的实验方式 证明,有一些10岁以下的儿童由于脑瘤而将大脑左半球的皮层切除,但并不影响他们的语言能力;而若将成年 人的大脑左半球切除,则将完全丧失语言能力。这表明儿童的大脑左右半球都具有语言能力,因此,大量的方 面来说,大脑对语言信息的存储与处理能力,应当可以说大人不如小孩。
学前儿童在习得母语的同时,如果还能习得一门或几门其他的语言,这当然是理想不过的事情,在少数双 语地区或家庭中,我国的一些孩子的确会说两种语言,但可惜的是大都不是国际上广泛使用的语种,诸如英语 、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等等,这些语言对我们来说还不是第二语言,而是缺乏使用环境与使用 机会的外语。英语是我国目前的第一外语,从对外开放的趋势来看,有可能逐步成为我们的第二语言;事实上 ,对少数个人或集体来说,英语已是他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工具。因此,我们也可以称它为目标语(target la nguage),即同时兼有外语和第二语言的性质。乔姆斯基认为,习得母语的敏捷性可以转移到习得第二语言中来 ,变成儿童的“第二天性”(second nature)。因此,我们这里不再讨论作为第二语言的外语习得问题。
我们刻意要讨论的是,学前儿童是否通过学习的途径即用正规的教育方法掌握外语的基础(basics)。答案 是肯定的。德国奥琴(Aachen)师范学院英语系的施密特·尚贝恩(Schmid schonbEin)在本世纪80年代就进行过 这方面的实验,证明可以借鉴习得的经验创造一个教学环境,使学前儿童自然而然地学得(pick up)英语。当然 ,在这种人造的教学环境中,需要教师所操的外语比较地道,与孩子们相处的气氛要轻松愉快和富有情感,形 成一个单一的语言“浴室”(uninlingual languagebath),尽可能让他们接受某种偶发性的学习(incidental learning)。同时,要寓教于乐,各种游戏要能引人入胜,如使用木偶或布娃娃等模特儿作为沟通对象,激发孩 子用外语进行口头交际的欲望,造成一种近乎自然语境的氛围。要让孩子多次重复其所学到或听到的词汇与话 语,但这种复现又不能象教育少年或成年人学外语那样显山露水,而要设法让他们不知不觉。此外,在教学时 不宜“一锅煮”,每一个班级应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宜8—12人,以保证每个孩子的注意力不分散,便于 教师及时给予正面前引导与强化。
对实验的测评结果显示:实验班儿童的外语学习成绩与他们的智力不相关;与他们父母的社会地位与是否 学过外语也不相关;也未出现人们担心的所谓“平衡效应”(balance effect),说明学龄前儿童学习外语并不 妨碍其母语的正常发展。只是女孩的外语学习成绩要比男孩好,说明性别对学前儿童学习外语还是有一定的影 响。
由此可见,缺乏习得条件的学前儿童,无论其智力的高低与家庭环境的好坏,都能够在幼儿园或学前班学 会讲外语,只要不是用混合语言(mixed language)进行教学,并不影响他们母语的发展;相反,在某种程度上 还能促进母语的发展。
其实,外语早期教育在我国某些家庭和一些大、中城市的幼儿园早已开展,并不是什么新课题。近年来, 一些新办的私立和民办学校纷纷崛起,它们不只是提倡从小学外语,而是以坚实的步伐标榜尽早学外语,使培 养跨世纪外语人才的紧迫感凸现出来,人们这才感到,要搞好和推广学前儿童的外语教育,是非有理论的指导 和经验的交流不可了。例如上面讲到的性别差异问题,还有沿袭中小学外语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设置与师资培训 等等问题,都很有必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去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