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幼儿园班级区域环境创设及活动开展现状的分析(2)

幼教网 2018-07-17 11:03:34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分析:调查结果显示,83.3%的教师教育观念是符合新课改要求的, 他们在环境创设中能够关注到幼儿兴趣、当前教育的主题等各方面内容的整合。66.7%的教师认识到区域环境的创设要与课程目标一致,吸引孩子参与,材料操作性要强;69%班级的材料来园于家园多方的共识与合作,93%班级材料来源于家长支持下的幼儿携带。家长、幼儿的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三)访谈与考察情况分析

  1.对班级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认识不足。教师存在重集体教学、轻区域活动的倾向,视区域活动为教学的延伸或“摆设”,适合班额较少的开展。于是,将精力主要放在集体教学上, 幼儿园在教师教学考核和展示中也更多关注集体教学,园本教研中听课评课多,很少对区域活动进行认真备课和研讨;教师在区域材料的投放中,很少去研究思考与幼儿学习、发展的节律相吻合; 有的班级在检查评比阶段,区域活动内容很丰富,但事后就变得有名无实了。

  2.不同年龄适用的时间不同。通过调查发现, 在一周中区域活动的时间每天在2—3 次之间,每天2 次的有40%,每天3 次及以上的占60%,每天1 小时左右,在划定的地方上,每班在5—8 个之间,一般有2—3 个固定的区域,3—4 个流动区域;小、中、大班时空利用无显著差异。

  小、中、大班材料投放稍有层次,如小班以娃娃家为主,中班以烧烤等角色游戏为主,大班以智力游戏为主。有的材料投放过少或更新不及时;有的班区域中成品材料、固定性材料较多,多用性、半成品、创造性材料不足。3.教师对次活动的指导存在心理障碍,指导不到位。区域活动主要通过环境材料来传递和承载教育目标,而环境及材料是否适宜,要建立在教师对教学内容、幼儿年龄特点、当前兴趣及相关经验、发展水平的深刻认识与把握的基础上。所以说,教师的指导对于活动的开展来说尤为重要,虽然说,教师有心对学生进行指导, 但对材料的投放和组织管理等方面的一些要求存在畏难心理, 指导水平一般, 往往不能够积极主动地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39%的教师抱怨客观条件所限,班额多,空间小。这说明教师的指导水平有待加强。

  五、反思与建议

  区域活动是一个重在利用环境育人的活动,区域活动的开展应该在适宜环境的创设中。在区域环境探究中,我们深深意识到环境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环境是幼儿获得发展的摇篮,环境能激发幼儿相应的体验,创设和利用良好的区域环境是促进每一个孩子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的有力措施。

  教师作为环境的创设者,其主要任务是用来满足孩子的需要,通过观察与聆听从孩子作用于环境的活动中获得可“教”的信息,在孩子探究模糊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并结合环境的调整或改变,将孩子们的兴趣从好奇引向研究。“环境”对幼儿来说还是一种隐形的“指示牌”,符合幼儿经验的,幼儿看得懂,就会朝指示的方向前进,然后通过与环境的互动不断丰富自己的原有经验。创设适宜的区域环境应考虑到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只有有了经验之后,幼儿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与创造。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