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设计:神奇的石头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设计意图:
	
	  新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本活动设计意图在于从幼儿熟知的、感兴趣的生活入手。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各种形状各异、有趣的石头,可以玩,可以变成各种石制品,于是我和孩子们商量,开展一个科学活动《神奇的石头》,先引导幼儿去寻找各种各样有趣的石头,活动中再以幼儿感兴趣的石头为中心,引导幼儿感知石头的基本特征,让他们初步了解石头的作用,认识石头种类的多样性,知道他们各有特性,让幼儿用开放敏锐的心去感受,在充满“乐趣”的情境中尽情的享受探索、发现和创造的乐趣,达到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的最根本目的。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了解石头的基本特征和用途。
	
	  2、 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探索过程。
	
	  3、引发幼儿对周围石头的兴趣,关心周围的物质世界。
	
	  活动准备
	
	  1、 每组一份:形状各异的石头;装满水的玻璃缸;内装纸盒、积木、雪花片、酸奶瓶的小筐;泡沫板、橡皮泥、擦手巾
	
	  2、 人手一份:水彩笔
	
	  3、 石头制品:石狮子、假山、石茶具、石头画、石臼、石雕等
	
	  活动过程:
	
	  一、 引发幼儿探索石头奥秘的兴趣。
	
	  带幼儿参观“石头展览馆”,通过看、摸、玩等形式感受石制品,了解其名称用途,发现它们的共同点(石头制成)。
	
	  二、 第一次玩石头,初步发现石头的秘密。
	
	  告诉幼儿每块石头都藏着许多不同的秘密,以寻找秘密的方式比比谁找的秘密最多。
	
	  1、 引导幼儿玩石头,用看、摸、掂、捏、敲、滚等方式从颜色、形状等方面来感知石头的不同特征。
	
	  2、 引导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探索过程。
	
	  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石头摸上去凉凉的,颜色有灰色的、白色的、红色的,石头的形状有的是尖的、有的是圆的,鹅卵石是椭圆形的,很硬、有点重……
	
	  三、 第二次玩石头,进一步感受石头特征。
	
	  指导幼儿把石头放在水中玩,然后再往水里投入塑料、积木、纸盒与石头比较,发现问题。
	
	  1、 启发讨论;玩石头要注意什么?
	
	  2、 幼儿操作,发现问题
	
	  a、 透明的石头在水中变得更透明;
	
	  b、 有的石头会变色,图案变得更清楚;
	
	  c、 石头会沉在水底,塑料、纸盒、积木会浮在水面。
	
	  3、 教师小结(结合幼儿的回答和幼儿一起重复一次实验过程,并作完整小结)
	
	  四、 通过谈话、分类等活动深入了解石头。
	
	  1、 石头的家在那儿?
	
	  (江、河、湖、海、沙滩、山上、公园……)
	
	  2、 石头有什么用途?
	
	  (盖房子、铺路、造桥、造假山、制工艺品…..)
	
	  3、 启发幼儿按大小、颜色、形状给石头分类。
	
	  五、 活动延伸。
	
	  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石头进行粘画,并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