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绘本阅读 探秘童心

中关村二小官网 2018-08-22 15:11:17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三年前,我来到低年级,遇到绘本,它让我和孩子们零距离,让我看到了孩子们似乎是与生俱来的故事灵感,那真令我大开眼界!同时,也让我近乎痴迷地钻了进去!

  ■点燃

  与学生分享绘本故事的过程,让我相信,孩子们本就是有故事的。在他们的头脑中不知有多少新奇的故事灵感,加之他们原本就天马行空、无畏的想象能力,他们一定能创造出有趣的故事。而那些新奇的想象呆在他们的小脑瓜里,却不能自己跳出来,其实,他们也在期待着,期待被挖掘,被发现,期待被点燃!

  儿童本就喜欢故事,他们的世界充满了想象甚至是我们看来离奇的事情,所以遵循了儿童原本的喜好,用故事、图画作为引子,学生的创作热情自然被点燃!

  就这样,自然而然地,讲绘本故事成了我们二年级生活的一部分,孩子们喜欢的事情往往不用要求,在这个过程中,班里也冒出了几个奇葩,一个女孩,无论今天的故事多么长,回家她都会把它写下来,一个男孩,听了故事后再改编一个新故事,也有不爱写的,每天给妈妈讲自编的故事,我建议妈妈原汁原味地录入,渐渐积累成了一本自己的故事集。

  ■打开

  每一本绘本,无论是图画还是故事本身,都无比精美,但每一本还有它独特的魅力,在共同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我越来越发现,若单是欣赏,便孤独了作者奇妙的构思,其实,每本绘本都有很多“空白”空间,可以让我们合上书尽情遐想,用自己的想象来填充;还有的适于引导孩子们多角度的思维。而这些正是帮助孩子们打开想象之门,培养思维的一把钥匙!

  只要用心、投入地和孩子们分享绘本,作为教师的我们就会惊讶地发现,每一本绘本都有很多令我们欣喜若狂的“空白”空间,等待我们带领学生用自己的想象来补白,更有很多独有的特点等待我们去挖掘!

  进入到三年级,周四上午有三节语文课,那是我给自己规定的阅读写作活动的专属时间,在讲绘本故事的基础上,多了关注多角度思维的培养、想象力的激发,除了绘本,涉及到了一些桥梁书,而在家长的支持下,我们班迎来了李一慢、孙慧阳这样的阅读推广人,还有保冬妮、于大武这样的大作家,孩子们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创作。绘本的阅读更多是读图,借助于形象思维来实现对对象的理解,而文字表达需要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来完成对对象形象的再现。

  (一)解读画面,思考细节连动整合

  绘本中的无字书,看似是低幼读物,却正因为没有文字,全靠图话讲故事,画面内容十分详尽,最锻炼学生们的读图能力,很多细节可以帮助学生们发现故事中的很多含义。而这样叙事非常完整的绘本,老师无需多言,如同游泳池边的救生员,如果一切正常,她不用出手!当我们把发现和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我们会感叹往往是学生自己支撑了这节课。一个个图画信号不断地内化到学生们的内心,随着故事的递进,他们渐渐连动画面,将一个个图画信号整合成故事,并感受到了蕴含于书中的情感。而让我们更为惊喜的还不止这些,还有学生们的文字……

  面对这样画面细节丰富的绘本,在读图的过程中,也许一些画面的内容比较繁杂,但是更有助于培养学生耐心观察、深入思考的习惯。起初有可能会觉得有些困难,但是渐渐的,在观察中,丰富的、可无限挖掘的内容会将学生们一步步带进图画,激发学生们内心抑制不住的探究欲望。

  (二)构建画面,合理想象复现情景

  学生在写作的时候,经常内容空泛,写不具体。我想,是不是学生根本就不知我们所谓的“内容”、“细节”指的是什么?是不是脑子中缺少这一场景的画面,或不清晰呢?是不是我们用自己的视角左右了他们的理解,而他们最想写的又是什么呢?

  1.单幅图构建,写好一段话

  故事某一个画面的内容讲完后,我问道:“你的脑海中留下了怎样的画面?”我依照学生们的讲述,再将他们脑海中的画面复现在黑板上,这才发现,原来这画面早已在他们的头脑中进行重组,学生们关注的和我们的关注并不一样,而学生们文章中出现的在我们看来似乎无关的内容却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从画面中所占的比例,以及描述的过程中某个对象的清晰程度中显而易见!

  在学生互动交流、质疑以及与原画面对比的过程中,学生们开始尝试一点点修正自己的构图,“如何能够既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又能够准确地传达给对方,让对方明白!”成为了学生们思考的主要问题。结果让人很是欣喜!把主人公以及他做的事描述清楚,在图画中所占比例大且清晰;那些无关的内容不涉及,或隐藏在画面中,或藏起一大半;为了让画面更美观,在设计上还又用了心思。

  在如此构图的基础上,再进行创作,竟也意外地解决了重点不突出、详略不当的问题。因为脑海中的画面如此清晰,文字也自然流畅,因为书写的是自己想要表达的,写作的信心和兴致也自然高涨!

  2.多幅画面构建,实现联段成篇

  在构建一幅画面的基础上,进行多幅联动画面的构建,是我实现联段成篇的又一尝试。将头脑中浮现的画面逐图书写,老师再读文字的过程中将其文字中表达的画面再现,通过核实这幅画面是否和学生头脑中的画面吻合来评价表达是否清晰、准确。

  进入到四年级,绘本阅读渐渐少了,文字书的导读成了班级阅读的主旋律,老师的导读课,学生的好书推荐,丰富了孩子们的选择空间。孩子们开始不满足于图画书的阅读,更愿意阅读文字,然后享受阅读文字是在头脑中勾勒画面的过程。

  总结:尊重每一个生命对生活的每一种表达

  生活是五彩斑斓的、是动人的,留在我们脑海中的每一幅画面都是那么独特!而口语表达或书面表达都只是内心世界的一种外化形式而已。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保护想象力,发展思考力地过程中,我尝试着遵循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向逻辑思维逐步转变的思维特点,尊重学生对图画、对故事的喜爱,在教学中实时进行图文交叉互动,在学生有写作的冲动时表达,在准确构建画面、细化画面内容后创作。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我收获的不仅是绘本带给我的那份久违的童真,一篇篇或天马行空或真实感人的创作,更让我无法停止的是学生们那股不能抑制的文字创作热情,对文字的那种亲近感!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