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幼儿在艺术教育活动中感受美(2)

幼教网 2018-09-07 11:42:59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二、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过程之阶段描述

  (一)以内隐心理成分的调动为基础的准备阶段准备阶段是指个体在直接接触美的物象之前的预备状态,是幼儿艺术活动过程与成人艺术活动过程相比差别较明显的地方。这种差别并不是说幼儿有准备阶段而成人没有,而是说在成人的艺术活动中这一阶段表现不是太明显,因为成人的思维力已经发展到比较高的水平,准备阶段的一些表现已经在潜意识中完成了,但对于幼儿来说,准备阶段是非常必要的,它对幼儿艺术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和达到预设的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了幼儿艺术活动的持久性,感受和表达的准确性。在这个阶段,虽然美的刺激尚未出现,实际的审美活动尚未开始,但它却是幼儿实际感受美、表现美的前提。具体来说。有两个方面的准备,即事先的、长时性的准备状态和暂时的、情境性的准备状态。前者是个体在先前的艺术感受与表现活动中获得的审美定势、审美知识、审美态度和审美价值等内隐的心理成分。比如幼儿对颜色的偏爱,对形状的偏爱。对不同的审美物象产生不同的情感等。后者指当美的事物即将出现时,个体对这种美的事物的期待和向往。这种暂时的、情境性的准备状态是由个体在先前艺术活动中积累的内隐成分引起的。比如,老师告诉小朋友春天来了,下午去公园里看春天,这将使幼儿产生一种对即将展现在眼前的春天的期待,并且回忆起先前自己看到的开花的杏树、桃树,翠绿的柳树、嫩绿的小草等形象,从而进入一种暂时的、情境性的审美准备状态。

  (二)以感知觉为基础的初始阶段初始阶段是指幼儿被美的对象吸引进入审美注意和对审美对象进行感知。在这一阶段,美的对象出现。引起幼儿的注意,并使主体中断其他内容的心理活动而转向审美对象。这也就是美学上所说的“日常意识的垂直切断”。由于儿童经常生活在幻想中,注意力的坚持性品质较差,因而容易进入审美状态。

  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老师让幼儿感知生活或自然中的美时,往往忽视幼儿的直接感受,即忽视让幼儿直接接触真实的事物。或者在儿童直接感受事物时,老师在一旁努力提醒幼儿,生怕他们观察不细致。幼儿只是被动的感知,使对其感受美的能力的培养变成了对其观察力的培养。在艺术活动中,虽然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但主要着眼点应该放在幼儿感受性的培养上。感受带有更多的情感成分,可以引起幼儿对周围事物色彩、结构、位置、大小比例、声音等的注意。以形成良好的审美品质。但对物体的感知一定要注意把握距离问题,如果掌握不好就会使艺术感知变成观察事物。影响幼儿对美的发现,影响他们对感知对象情意表现性的发现和由此引起的愉悦感。在当前幼儿园艺术教育中,老师可以做到引导幼儿接近美的事物,可是很少引导幼儿用欣赏的眼光去感受。

  在初始阶段,幼儿的感官专注于美的对象,形成审美注意,敏锐地抓住物象的各种审美信息,对富有特征性的感受刺激材料做出情绪反应。形成初始的审美冲动。总之,初始阶段是幼儿在审美期待的驱使下对美的对象进行观察,并且初步伴有想像、情绪情感和知觉理解的过程。初步获得感性的愉悦,但在这一阶段幼儿对美的感受还不深入,情感还没有被激发出来。未能获得深刻的审美体验。

  (三)以想像、情绪情感活跃为特征的意象阶段意象阶段是指幼儿对审美对象凝神专注,对审美对象进行识别、想像和理解,并由此产生相应的直觉性情感活动和形象性情感活动。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