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趣引路让科学探究活动更有效
以趣引路让科学探究活动更有效
《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究欲望,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法进行探索活动。”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指导幼儿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但要让幼儿真正发现并理解事物的内在联系却是比较困难的。在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锅”中,我以趣引路,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现并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使科学探究活动更有效。
一、精选材料,唤起兴趣,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首先,在选择材料时要准确把握该年龄段幼儿的认知特点,比如大班幼儿的已有经验相对丰富,在提供新材料时,也可同时提供旧材料,使幼儿的新体验和已有经验能够进行对比。其次,要以大班幼儿阶段培养目标为选择材料的依据,通过操作实现“最近发展区”目标的材料,唤起他们的兴趣。第三,需要对大班幼儿当前的培养目标有一个比较科学的理解和把握。大班幼儿已经能够观察、对比周围同类事物,并对解释这些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因此,选择熟悉的、生活环境中的材料进行观察,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
对于多数大班幼儿来说,锅是比较熟悉的,也有一定的直接或间接经验。比如,幼儿知道烧热的锅是不能用手碰的,还知道一些用锅制作日常菜肴的方法,如煎鸡蛋要在锅中放油,煮鸡蛋要在锅中放水等。对比不同锅,也在大班的认知经验之内。为了让幼儿产生比较、观察的兴趣,我选择了三种锅:最普通的铁锅、厚底锅、纳米材料锅。借助这些材料和幼儿的已有经验,我引导幼儿利用各种感官,通过看、摸、敲、闻,让幼儿在对锅的外形和结构形成一定的认知的基础上,来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二、分层推进,巧妙激趣,让幼儿在探索中感受神奇
要让枯燥的观察活动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幼儿主动学习,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幼儿感觉到眼前的材料非常好玩。
1.从经验开始,引发幼儿的兴趣
我先演示用最普通的铁锅煎鸡蛋和煮鸡蛋,以印证幼儿的认识:煎鸡蛋必须放油,如果不放油,会糊掉;煮鸡蛋时水溢过鸡蛋。演示过程中,孩子们显得很兴奋。
2.第一次变化,让幼儿感受神奇
在演示前,我先询问幼儿,你们想不想见识一下不放油也能烙好饼子的锅呢?幼儿们齐声回答:“想。”
这句提问打破了幼儿的常规思维,一下子抓住了幼儿兴趣点,我顺势把准备好的厚底锅拿出来,放在炉子上,并把事先准备好的菜盒子放上去,同时让孩子们观察:锅里面没有油,随着我不断地翻转菜盒子,不一会儿功夫热腾腾的菜盒子做好了,菜盒子没有糊掉。幼儿们观察很仔细,听得也很认真。
3.第二次变化,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演示完做菜盒子的锅后,我再次询问幼儿,大家还想不想见识新的神奇?这一问又一次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于是我拿出了纳米材料锅,并告诉幼儿:这次不放油,不仅能煎鸡蛋还能煎鱼。“神奇”的事情又一次发生了.随着我的铲子不断翻动,不一会儿,在没有油的锅内,鸡蛋和鱼都煎好了。最后,为了打破幼儿的思维惯性.我做了一次大胆的演示,那就是水不用溢过鸡蛋:也能煮熟。我将一张厨房纸打湿,平放到锅中,然后把鸡蛋放上去。盖上锅盖,用电磁炉烧10分钟后,拿出鸡蛋冷却,最后让一名幼儿剥壳品尝。他告诉大家:熟的。幼儿们几乎都要欢呼起来了。
通过三次演示,幼儿观察到了许多新现象,他们充满兴趣和好奇,纷纷追问:“老师,为什么有这么神奇的事情?”我顺势把这个问题抛给他们,幼儿们窃窃私语起来。这时,我让幼儿再次观察这三个锅。在幼儿观察时,我尽可能引导幼儿先观察锅的形状,再听听它们的声音,或者动手去摸一摸、捏一捏,感受和比较不同锅的软硬、质地。幼儿发现了做菜盒子的锅底非常厚.纳米材料锅有特别的花纹,普通锅比较薄。我不失时机地总结提问:三个锅是不是不一样呢?哪里不一样?他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幼儿回答的内容就丰富多了。
在整个观察活动中,我深切地感受到激发和维持幼儿的兴趣是一个常做常新的课题。作为教师,要敢于不断尝试,不断引发幼儿的兴趣。一旦发现幼儿感兴趣和有探索需求的事物,就应借机激发和引导他们把好奇心转化为探究的兴趣,以趣引路,让科学探究活动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