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3)

幼教网 2018-09-17 14:56:36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三是教师要支持幼儿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提供一些操作性强、有多种玩法、多功能的低结构材料,创设宽松的心理氛围。幼儿可自主选择材料,与同伴积极互动,按照自己的设想进行客观而细致的观察和操作、实验和验证,不仅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而且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反复进行观察、比较、操作、记录、调整,不断对照自己的猜想,直到有所发现。只有既动手又动脑,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真正调动起来,他们才能通过多次尝试去验证自己的设想,进行更高水平的探究。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应相信幼儿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包办、不打断,鼓励他们坚持到底和不怕困难,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或者给予必要的指点和帮助,让每个幼儿的探究能力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并体验到探索和解决问题的乐趣。对于幼儿在探究过程中产生的多种“意外兴趣”,教师应理解它们是在“情理之中”的。例如,在吹泡泡活动中,有些幼儿喜欢挑战怎么吹出“最大”的泡泡;幼儿对同样的材料会有不同的操作方法;貌似“破坏”的行为其实是幼儿想象和创造的结果,等等。因此,教师要了解、理解幼儿的需求与探索动机,肯定幼儿的想象和创造,使他们乐于运用想象和创造进行新的学习,满足随时产生的多变的探究需要,进而培养各种学习品质。

  四是教师要发现幼儿在探究行为中所体现的学习品质并加以提升。当幼儿不愿参与交流,仍在继续操作时,教师要看到其行为中所体现的坚持、认真专注等学习品质,不要轻易指责和强行中断幼儿的操作,而要判断其行为是否因操作时间过短或能力差异所致。教师要尽力做到不固定探究场所与时间,不限制探究内容,不随意打破幼儿的投入与专注状态。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如果教师发现幼儿有好动、捣乱、得意忘形、违规等举动,不要急于批评或制止,而是要细致观察和耐心等待,倾听幼儿的想法和解释,判断幼儿的真实意图和认识水平,发现他们在探究行为中体现的各种可贵的学习品质,将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错误”或“意外”作为引导幼儿探究的起点,作为提升幼儿学习品质的良机。

  五是教师要组织幼儿展示、分享自己或小组探索的过程及结果,为幼儿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在探究后的分享环节中,教师要改变“一言堂”的总结方式,把注重结果的评价转化为注重过程和结果的交流,使分享成为幼儿再现对探究的反思和解释的过程。善于学习的幼儿往往善于反思和解释,因此,教师要让每一个幼儿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引导他们回顾自己的探索过程,讨论自己做了什么,是怎么做的,解释这么做的原因及下一步可能的做法等。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让幼儿表述“你成功了吗”,更要让幼儿反思“有什么问题吗,你是怎么解决问题的”。如果幼儿只关注自己(组)的讨论,教师就要引导他们关注同伴间的差异、矛盾,通过个别、小组、集体多种形式以及幼幼、师幼之间的交流,丰富幼儿的交流形式,不限制交流的对象与内容,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质疑他人的看法,同时懂得争论和交流都必须基于证据、尊重事实。此时,教师要做的是倾听、鼓励以及强调幼儿的关键性陈述,并整合幼儿的观点,使用幼儿能理解和接受的语言丰富幼儿的科学经验,进而提升幼儿的各种学习品质。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