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做中学”科学教育活动的思考与实践(2)
三、引导幼儿有效解决问题
幼儿的探索过程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当幼儿提出自己的疑问后,教师的作用在于为幼儿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引导幼儿自主地寻找答案、解决问题。
(一)在交谈中为幼儿指明解决问题的途径
当幼儿不知如何解决问题时,教师要与幼儿进行细致的交谈。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寻求家长的支持,提醒他们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相关书籍,查阅各种信息资料。如在“鱼的秘密”探索活动中,面对幼儿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引导幼儿:“你们提了这么多有趣的问题,今天能不能在幼儿园全部解决?”“不能。”“那这些问题就不解决了吗?”“不,我们可以回家看看书,问问爸爸妈妈。”“真是不错的主意。”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了各种鱼的图片和有关鱼的书籍,幼儿在看看、讲讲中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运用观察、测量、小实验等,寻找问题的答案。如为了弄清楚“鱼鳔到底有什么用”,幼儿想到可以翻阅《十万个为什么》,还可以上网查阅资料。教师对幼儿的想法给予肯定,并向幼儿提问:“鱼鳔像什么?”“像气球,像葫芦,像8……”“那么,和什么最像呢?”“气球,因为鱼鳔里面是空气,气球里面也是空气。”“那是不是可以用气球来做个实验呢?”就这样,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找来了气球,折了一条立体的纸鱼,在鱼肚子里塞上重物,并模拟鱼鳔的样子把气球绑在鱼身上。幼儿把纸鱼放在水中,给气球吹气,纸鱼就会浮起来:把气球里的空气放掉,纸鱼就会沉下去。幼儿终于通过实验找到了答案:原来,鱼有了鱼鳔,就能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想浮起来时就让鱼鳔里充满空气,想沉下去时就排掉鱼鳔里的空气。
(二)引导幼儿通过分工与合作解决问题
幼儿在探索活动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都探索一遍。因此,教师要把幼儿的问题进行分类,让幼儿通过小组分工与合作解决问题。如在探究“鱼的秘密”时,教师先把幼儿提出的各种问题记录下来,并分为需要借助材料与实验才能解决的问题和通过查阅书籍就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问题类型组成不同的小组,先分别探究不同的问题,再进行小组交流与分享。在探究过程中,幼儿能够明确各自承担的任务,如谁负责查资料、谁负责记录、谁负责小组交流等,为成功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
(三)引导幼儿科学合理地记录探究过程
我们借鉴法国科学教育的方法,将记录纳入了科学启蒙教育中。经过实践,我们发现记录对于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主动探究的兴趣和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记录还有利于幼儿同伴之间的相互模仿学习,使个体的经验得到共享。
在“做中学”科学教育活动中,我们根据幼儿以直觉思维为主的特点,启发幼儿运用绘画、表格等方式记录自己的问题、发现、猜想、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等。如在“鱼的秘密”探究活动中,有的幼儿提出“鱼到底爱吃什么"这一问题。最初,幼儿的猜想五花八门,米饭、面包、苹果、青菜、饼干……教师引导幼儿先用绘画或符号的形式把自己的猜想记录下来,再准备好这些食物去喂一喂、看一看,然后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实验结果,最后请幼儿看着自己的记录比一比、说一说,把自己发现的秘密告诉教师和其他幼儿。
可见,记录可以帮助幼儿清晰地呈现探究过程,使幼儿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并将原有的认识与最终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调整原有的认识,主动建构新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