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浅析幼儿科学教育中的指导策略

幼教网 2018-09-17 16:31:01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浅析幼儿科学教育中的指导策略

  个体一旦对某种活动产生了兴趣,就能提高这种活动的效率,对科学活动亦是如此。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两千多年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自己丰富的教育经验出发,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可见,浓厚的兴趣会使个体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推动他兴致勃勃地进行学习。科学现象五彩缤纷神奇有趣,最能引起幼儿的好奇、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和探索求知的欲望。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的启蒙教育,我们应以科学素质早期培养为宗旨,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

  策略一:呵护幼儿奇思妙想,诱发幼儿探究兴趣

  作为教师应充分放手,为孩子们提供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并适当地鼓励、引导他们,与孩子共同分享他们发现的快乐,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及主动参与活动的愿望。例如在散步中,我发现孩子总会蹲下来、趴下来左看右看,有时不停地用树枝或其他东西挖泥,这时我没有制止他们,我意识到这不正是孩子的需要吗?在这个功能齐全的玩具时代,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给他们一些没有玩具的时间、空间,让他们亲近自然想办法自己玩,可能对他们更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于是我们开展了“土壤里的动物”、“人类的朋友——土壤”等探索活动,我发现越是这些平时不让玩的东西越能引起孩子强烈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望。

  随着幼儿自身的发展,对外界环境的接触日趋广泛。外界的事物与各种现象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他们对各种事物都感到很新奇,经常会向成年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种“奇思妙想”,是幼儿好奇、求知的表现。因此,我们要重视孩子的“提问”,呵护孩子的奇思妙想,不要表现厌烦,应从孩子感兴趣的事着手,鼓励并引导幼儿提问和思考。

  策略二:关注幼儿操作互动,维持幼儿探究兴趣

  老师要及时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和感知活动机会,才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维持幼儿的探究兴趣,才能让幼儿的眼睛、嘴巴、手等多种感官“动”起来,为此,科学活动中特别注重材料投放和内容选择。选择的内容应是幼儿感兴趣的,符合幼儿认知发展水平的。任何一种材料都应与某一个主要的科学现象有关,使用这一材料应能揭示有关的科学原理。如提供各种积木,让幼儿搭不同倾斜度的斜坡,并提供不同质地斜坡面,幼儿通过操作,发现玩具汽车滑下斜坡的速度不仅与坡面的倾斜度有关,还与坡面的质地有关,从而揭示了倾斜度与速度,速度与摩擦力的关系。

  再如,在《磁铁的奥秘》活动中,主要是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发现并揭示磁铁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建立有关磁性原理的粗浅概念。磁铁对幼儿来说并不陌生,平时磁性黑板上的磁铁幼儿总喜欢拿着玩,但“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磁性原理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所以活动的选择是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又高于幼儿的生活。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这一抽象的概念,我精心设计了各个活动环节:第一、第二环节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先感知个别形状(环形)磁铁的特性,再感知所有形状磁铁的特性,然后归纳出“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竹的磁性原理。第三、第四环节是要求幼儿根据已获得的知识去实践运用:找到另外一块环形磁铁的两极和探索如何利用塑料吸管使环形磁铁一个接着一个浮起来呢?进一步加深对磁性原理的理解,整个活动设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幼儿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他们的探究能力也是有差异的。我们要细心观察,关注幼儿的问题和疑惑,同时鼓励他们继续去尝试和探索,期待幼儿建立自己的想法并做出解释。如“搬过来搬过去”活动中,让幼儿探索怎样迅速把12个大小不一的盒子搬走。第一位幼儿来回搬了三次,第二位幼儿来回搬了二次,当教师提出是否有幼儿一次就能把12个盒子搬走,乐乐自告奋勇上来了,可是他始终无法用一次的方法搬走,于是我就引导他反复尝试,观察盒子的大小,结果他用“套娃竹和叠高的方式把12个盒子一下子运完。在交流时我请乐乐讲述了他的操作过程和体会,并表扬了他遇到困难不气馁,自己动脑战胜困难的勇气。

  当幼儿在专注地操作时,教师不应做过多的干预,而要会观察分析幼儿的表现和情绪,耐心地倾听他们的自语和交流,了解每个幼儿的思维方法和过程,允许和支持他们运用不同的方法去操作、去发现,让幼儿始终保持探究的兴趣。同时在幼儿的探索活动中,教师应关注幼儿的探索过程和记录过程。只有这样,幼儿的探究兴趣才能持久。

  策略三:鼓励幼儿交流提升,促进幼儿探究兴趣

  在科学探索活动中,为了进一步促进幼儿的探究兴趣,教师应重视组织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操作过程和发现。如在“认识磁铁”这一活动中,教师首先让幼儿拿着磁铁在室内外吸一吸,看一看磁铁有什么本领?第二个环节集体交流,鼓励幼儿大胆说出磁铁吸住了什么和吸不住什么。从而组织幼儿接着讨论:“为什么这些东西能被磁铁吸住,而那些东西不能被磁铁吸住呢?”“它们究竟有什么不同呢?”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幼儿发现原来被磁铁吸住的那些都是铁或铁制品。第三个环节更广泛的验证。幼儿到活动室内外去亲自验证一下,体现了科学探索的精神和科学的真实与严谨。通过以上几步的交流与操作,幼儿初步了解磁铁的性能。所以,科学活动离不开交流讨论,交流讨论是引导幼儿进行初步归纳概括的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交流不仅让学生的嘴巴动起来,还培养了幼儿独立思考与独立发言的能力,在讨论中,儿童的认识水平与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提高,探究兴趣得到了很好的延伸。

  交流中我根据幼儿不同的能力水平以及不同的探究内容,引导他们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活动探究过程易于描述的,我鼓励胆小、表述能力一般的幼儿用语言讲述;有些探究过程不宜表述、且现象复杂多变的,则引导能力较强的幼儿边操作演示边讲述;幼儿描述不甚明了的,我则根据其意再现操作的基本过程,让幼儿在观察的过程中自主发现,自由讲述,教师给予适当提示并加以小结,加深幼儿对整个操作过程的印象,激发幼儿再操作验证的欲望。

  在交流过程中,我积极为幼儿创设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鼓励幼儿各抒己见,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建议,以及探讨产生的疑惑,相互学习探索的经验,分享活动的乐趣,让幼儿尽情地享受到自己探索成功时的那种乐趣,不断获取来自各方面的知识,而教师的支持、鼓励更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正是在这样的交流活动中,孩子们的探究兴趣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升华。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