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奖状是一种不适宜的评价方式

幼教网 2018-09-23 10:44:37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奖状是一种不适宜的评价方式

  说起幼儿园奖状,我的脑海里便出现了这样一些奖状内容:"开心宝贝""健康宝贝""聪明宝宝""交往之星""表演之星""劳动之星"等等。剖析这些奖状内容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奖状主要是为了激励幼儿在某方面的积极性,给予幼儿肯定,同时它也代表了老师对幼儿的一种评价。所以,我认为它既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评价。但就这样的激励方式和评价方式对于幼儿园的孩子适宜吗?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激励上的不适宜

  我们知道对于幼儿的激励更需要在事情发生的当下进行,这样才能更好地强化良好行为。而奖状通常都是阶段性的一种奖励,往往是几个月,甚至一年。对于在这几个月中自己的表现,孩子们怎么能对应出自己得了"++之星"到底是自己哪些行为表现好呢?幼儿在领取奖状的当下是开心的,但却对奖励的内容完全懵懂。其次,幼儿的思维方式告诉我们,他们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对于奖状上抽象表述的字眼往往较难理解,年龄越小的幼儿表现越明显。最后,让我们再回到奖励的本质意义上来思考,奖励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奖励来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用心理学术语来说,就是激励幼儿的内在动机。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对幼儿的奖励,是一种外在奖励.它具有两方面的功能即控制行为和传递信息。这两个功能的相对强度决定了外在奖励对幼儿的内在动机的影响。如果控制行为的功能相对强烈,外在奖励就会削弱幼儿的内在动机,也会降低他们对于活动的兴趣。相反,如果传递信息的功能相对强烈,就会增强他们的内在动机,提高他们对于活动的兴趣。所谓用外在奖励控制行为,简单地说,能够起到"如果这样做,你就能得到,如果不这样做,你就得不到"的效果。所谓奖励传递信息,即是教师要具体地提供幼儿行为受到奖励的成就信息,让幼儿注意到自己的能力证据。应尽量在奖励时用自然、多元和可信的方式,清楚地向幼儿传达有关他们的能力的信息。对应分析幼儿园发放奖状行为,一方面是想通过奖状鼓励幼儿再接再厉,一方面是对幼儿在某方面比较突出的一个信息传递。这里既有控制行为也有信息传递,但我认为这个信息传递完全没有提供具体的行为或者能力证据,这种信息是抽象的、是极其苍白的。所以一张连幼儿对它的内容意义都不清楚的纸,显然难以激发幼儿的内在动机。

  评价上的不适宜

  从奖状内容上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园对幼儿进行了评价,评价的方面当然是孩子最为突出的方面。在实际操作中,幼儿园往往会设置几种奖项,也就是几个评价的框架,如果全体都有奖状,教师便按照这种评价框架给每个幼儿套上去。显然,这样的评价缺乏针对性、具体性,更无个性化可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幼儿教育评价界定为:"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可见.教师要对幼儿进行正确的评价,不能以个人的主观来断定。从《纲要》中我们看到作为评价者首先要关注、发现幼儿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幼儿发展中的需求,有针对性地采用正确的评价方法评价幼儿。其次,教师要把握好评价的取向,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应从目标、过程、主体等多元主体进行评价。

  综上所述,幼儿园发奖状现象无论是从激励幼儿的角度还是从评价幼儿的角度上都有失科学性,需要我们广大幼教工作者深思。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