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个别化学习材料设计要基于幼儿的发展

幼教网 2018-09-23 11:08:45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个别化学习材料设计要基于幼儿的发展

  个别化学习活动是教师依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水平,根据幼儿的游戏特点创设环境与材料,使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展开的个别化、自主性、探究性的活动形式,是一种相对开放的、低结构的活动。作为一种独特的活动样式,个别化学习活动对幼儿有着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和发展价值,而材料是发挥个别化学习活动价值的重要保障,因此,如何设计个别化学习材料、投放怎样的材料,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一、材料设计要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其身心发展水平。因此,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材料,做到有的放矢,使材料符合幼儿当前的发展水平。

  以数学个别化学习活动为例,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数学思维习惯、品质、发展水平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教师在设计数学个别化学习材料时要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遵循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前后联系的原则,以起到推动幼儿思维发展的作用。

  如在“模式排序”这一学习活动中,考虑到小班幼儿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我们根据小班从ABAB、ABCABC到AABBAABB的模式排序要求,设计了“小兔的花园”这一材料,并直接呈现出来(如图1,A代表一朵红花,B代表一朵蓝花),让幼儿通过观察小花的不同特征寻找和发现小花排列的规律,从而模仿种花。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中班的模式排序要求从ABBABB、AABAAB到ABAABA,我们设计的排序材料开始以间接出现的方式来呈现。

  如在主题学习活动“秋天里”,我们设计了一份“卡车运水果”材料,在卡车车头为幼儿提供了“122122”“112112”“121121”三种数字模式卡片,分别代表ABBABB、AABAAB、ABAABA三种排序模式,并且在卡车旁边提供了提示卡(如图2,数字“1”代表苹果,数字“2”代表香蕉)。通过数字和水果图片的转换,让幼儿在卡车上按照提供的数字模式卡片接着往下装水果。

  到了大班,模式排序的要求从ABCCABCC、ABBCABBC、AABCAABC到ACBCACBC,再到 A B A B B A B B B A B B B B、AAAABAAABAABAB的递增或递减模式。我们设计的材料不仅在操作方式上有了新的变化,在排列方式上也从原来的单一走向多元。

  如在“动物排排乐”的材料设计中,我们根据幼儿能力的差异,将材料由易到难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我们设计了直线式的队形,并直接呈现,幼儿可以通过反复观察,寻找并发现其中的规律接着往下排;第二层次,我们调整了材料的呈现方式,将原本的直线式改为螺旋式,让幼儿先观察提供的两组排序模式,再接着往下排;第三层次,我们并没有提供完整的排序模式,而是让幼儿通过观察中间两组甚至三组动物,找出它们的规律,再进行填空排列。

  二、材料设计要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

  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教师所设计的材料要能够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一方面,材料要体现探究性,能引发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另一方面,设计好的材料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第一次投放材料后,教师要观察、记录幼儿对材料的操作情况,仔细分析幼儿的行为和不断产生的新需求,思考所设计的材料还可以怎样调整和完善,以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

  如在“数字板”学习活动中,教师第一次投放了现成的低结构材料“数字拼板”。之后,教师发现很多幼儿在多次摆弄后,并没有发现这是一块可以拼出多组数字的数字拼板玩具,而是认为这份材料拼不出任何图形,正打算放弃。观察到这一现象后,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幼儿如何玩“数字拼板”,而是在拼板上拼出两个数字“8”,并再次投放。看了教师的操作,幼儿一下“豁然开朗”,重新燃起了玩“数字拼板”的兴趣,于是,越来越多的幼儿在自主操作中开始认识数形……过了几天,教师在观察中又有了新发现——幼儿在拼数字的过程中,不能记住并熟练运用所有的数字,于是教师提供了一本有20组数字的红本子和一本可让幼儿自己记录的绿本子,这下幼儿的兴趣更浓了,探究的欲望也更强了,有的幼儿还把自己的发现主动与同伴分享……一段时间后,“数字拼板”旁边又多了一个眼罩,于是,幼儿从单独操作材料发展为两人合作游戏,一名幼儿摆数字,另一名幼儿戴上眼罩摸数形、猜数字,玩得不亦乐乎。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