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对区域活动的认识与实践

幼教网 2018-09-26 11:31:44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对区域活动的认识与实践

  开展区域活动的目的是满足幼儿自主学习的需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开展区域活动可支持和引导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活动区的设置给幼儿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和空间,至少保障幼儿在一日活动中有1小时的时间可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和实践自己想法的机会,从选择进哪个区域、玩什么、与谁一起玩,到怎么玩、玩多长时间,幼儿都可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执行。但现实情况是不少教师对区域活动的价值认识不到位,对区域活动的设计和指导也存在误区,呈现出摆“摊子”、做“样子”、放“鸭子”的现象。在此,我对区域活动的独特价值和有质量地实施区域活动的策略进行一些梳理。

  一、允许幼儿按自己的速度和方式学习

  教师在组织区域活动时常常无法脱离集体教学的思维,即形式上是区域活动,实际上依然按照集体教学的方式要求幼儿。出王贝这样的现象,归根结底还是观念没有真正转变,没有认识到区域活动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价值。

  1.区域活动允许幼儿“跑题”

  集体教学活动一般有预设的目标,要求全体幼儿都努力去达到这个目标,评估时也是重点关注有多少幼儿达成了目标。它相对来说更强调教师的预设,要求所有幼儿基本保持一个步调、按部就班地进入教师所设计的每一环节的活动中,不能随意“拐弯”或“跳跃”到幼儿个人感兴趣的其他问题上。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也有目标,期望幼儿围绕某一关键经验进行探究学习,但相对于集体教学活动,教师会给予幼儿从容获取多样化经验的可能性,给予幼儿自由探索的空间和时间。如,在科学区的探索活动“泡泡戳不破”中,虽然教师希望幼儿聚焦于观察用牙签戳肥皂泡戳不破的现象,并尝试解释其原因。但一名幼儿在一次活动中发现泡泡会飞,而且能飞得很高,结果他一直饶有兴趣地尝试让泡泡飞向天花板。活动结束时,他意犹未尽,主动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经验。此外,有的幼儿发现直接将吸管插入装泡泡水的盘子中就可以吹出泡泡;有的幼儿在研究如何让泡泡一直停留于吸管上不破裂;有的幼儿在研究如何在泡泡上再吹出泡泡来……正是因为允许“跑题”,每个人都专注于自己的研究主题,产生了多元化的问题,获得了个人化的经验。

  2.区域活动允许幼儿“拖时”或“缩时”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每一环节的时长是教师依据大多数幼儿的学习节奏决定的,幼儿基本不能自行掌控,这对学习能力较强或较弱的幼儿都是不合适的,无法满足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学习的愿望。

  而在区域活动中,由于每次活动时间有足足1小时,幼儿可以自行决定停留在某个学习环节的时长。如,两名幼儿同样选择进入科学区玩“拨数字转盘搭平衡小船”的游戏(转盘上有5~10的数字,幼儿可根据每次转到的数字选择相应数量的积木放置在月牙形小船上并努力使小船两端保持平衡),一名幼儿只用了10分钟,就将不同数量积木的每一种组合摆放方式都玩了一遍,于是就去玩其他游戏了。而另一名幼儿在摆放7块积木时怎么都不能使小船两端保持平衡。他反复琢磨和尝试,经过长达40分钟的探索,终于通过调整不同大小积木的分布状况,使小船两端达到平衡。由此,我们看到区域活动可以保障每个幼儿自主、从容地进行个别化的操作、探索、观察、思考、解释、分享。

  3.区域活动允许幼儿“跑区”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根据大多数幼儿的兴趣、需要来选择活动内容的,但总有些幼儿不甚感兴趣或早已掌握。尽管如此,他们依然要和大家一起学习同样的内容,这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这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浪费了他们的宝贵时间,难以满足他们的兴趣和需要。

  而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去选择和不断调整学习内容,并不拘泥于某一个区域的学习。幼儿可在活动前通过插牌等记录方式自主决定当天的首选区域,在进入首选区域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后,既可以再选择本区域的其他内容,也可以转到其他区域去活动。如,中班某幼儿首选去数学区活动,她在玩了数字拼图后,看区域活动时间还没有结束,就又到音乐区去跳舞了。允许幼儿“跑区”使幼儿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之中。

  二、静心观察、准确诊断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做什么、怎么做,很多教师对此有疑问。有的教师误以为区域活动就是完全让幼儿自由玩,无需教师指导,教师不干预就是最好的指导;有的教师认为每个区的每个幼儿都需要教师指导,所以教师很累,好像一直在“救火”,根本抓不住头绪,来不及指导。毋庸置疑,区域活动是需要教师指导的,但前提是静心观察幼儿,这样教师才能准确作出判断,决定是否给予指导以及给予什么样的指导。而要做到这点,教师不仅要拥有幼儿各个领域发展的框架性知识,关注当下活动所蕴含的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核心经验,还要掌握如何围绕核心经验通过降低难度或增加挑战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提升的相关策略。

  1.判断幼儿当下处于何种发展

  教师在指导前,首先要判断幼儿当下处于何种状态,并分析造成此种状态的原因是什么。这是教师作出适宜指导的前提。

  如,小班开学2个多月了,教师发现妞妞从不进任何区域去活动,只是一个人东张西望,晃到东、晃到西。即使是全班幼儿都喜欢的语言区,她也不想去。一开始,教师以为她是不熟悉区域活动的内容,就拿着语言区的动物播放器告诉她,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每个“小动物”身上有许多好听的故事,小朋友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播放器听自己喜欢的故事。在教师介绍的过程中,她只是不动声色地看着。第二天,教师特意待在语言区给幼儿念喜欢的故事,观察妞妞的反应,却发现她完全未被吸引。于是,教师带她进入语言区,请她选一本自己喜欢的图画书,并说可以念给她听,谁知她却大哭了起来。教师向家长了解情况,家长反映孩子在家非常爱看书和听故事。于是教师反思: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不愿参加区域活动,甚至连她最喜欢的看书、听故事的活动都不愿意参加?孩子目前的状态是怎样的?一天,教师请家长来园在语言区做志愿者,结果发现妞妞主动进语言区活动了,还跟着她的妈妈边讲故事边大方地表演,一连几天都是如此。到第五天时,即使妈妈没来,她也会主动进语言区活动了。这表明,妞妞并不是不喜欢区域活动,不喜欢看书和听故事,而是还没有度过入园适应阶段,在幼儿园里缺乏安全感。教师在诊断出幼儿当前的状态后,就和家长商量,请家长在此阶段每周抽出1~2天做志愿者。由于妈妈的加入,妞妞逐步消除了对于上幼儿园的恐惧感,愿意和同伴一起玩了,也能进入区域参与自己喜欢的活动了。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