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互动语言实践活动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口语交际 双相互动 途径和方式 评估标准
内容提要:
为改变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听说人为分割,分而治之和偏重独白练习、忽视对话练习的现象,落实《大纲》中有关口语交际的要求,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全面、有效地提高,在教学中必须把学生带入一种双相互动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即通过口语交际来学习口语交际,通过口语交际来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几点体会:教方法、勤练习、多运用;课内外结合、采取多种训练形式;注意层次、全员提高;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和具体方式:改革课堂结构,设立专门环节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讨论、发言中落实双向互动;开展专题活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紧密结合。
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行评价时应注意:评价标准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评价标准因人而异;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对学生的评价既要实事求是,又要重在激励。
正文:
交际作为人生存与发展的一种活动方式,指社会中人与人的往来接触。口语交际指人们通过口语来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活动。
当今社会发展到信息时代,交际的形式和内容有了很大变化,以口语进行交际的语言形式其使用范围越来越扩大,不仅在日常谈话、辩论、演说等方面要依靠口语,而且随着通讯传媒技术的迅速发展,广播、电视、电话以至于人机对话等,都把口语作为主要的信息载体,而这些现代化信息的传递,对口语的要求更是高标准、高效能的。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既要重视读写教学,也要重视口语交际的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口语交际方面的素质,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听说人为分割,分而治之和偏重独白练习、忽视对话练习的现象,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没有得到全面、有效地提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新《大纲》将原《大纲》教学内容与要求中的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并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 实践活动中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把学生带入一种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活动中,以双向促交际,以互动促提高,通过口语交际来学习口语交际,即通过口语交际来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一、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几点体会。
1.教方法、勤练习、多运用
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知识、方法,如:进行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平时可从哪些方面努力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维能力,注意观察生活,善于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积累“交际”的素材,向他人学习“交际”的技巧,注意把握机会、创造机会,积极进行口语交际的实践等)。这样学生才能心中有数,利于自主训练提高。但是,口语交际作为一项技能,仅了解知识、方法是不够的,必须通过相应的训练来形成、提高能力。教方法是进行训练的准备?知识是技能的基础。
口语交际和任何一项其他技能一样,学与练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运用,因此,练与用也必须紧密结合。为了练而练,练与用截然分开,结果都是事倍功半。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观察学生的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挖掘需要进行口语交际的点,即需要通过口语交际解决实际问题之处,既利用这个点进行训练,又解决实际问题,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课内外结合,采取多种训练形式
口语交际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其训练的时机、形式也就多种多样。既应有课内的问答、讨论、质疑等相对固定的训练形式,也应有课外的访问、互助、交流等相对灵活、机动的训练形式。课内外结合,为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供了充裕的时机和场所,灵活多样的形式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使练与用结合得更紧密。
3.注意层次,全员提高
正如《大纲》指出的:学生在入学之前已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小学阶段应在此基础上,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应立足于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即充分尊重和重视每个学生已有的口语交际水平,因人而异设定不同层次的训练侧重点,而不能对每个学生的基础视而不见,简单而统一地制定训练?起点和终点,以免出现因要求过高造成部分学生达不到而丧失兴趣或因要求过低造成部分学生浪费了时间、精力的现象,这都是训练低效失效的表现。
例如,对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侧重训练敢于参与,有话可说,对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侧重训练说得有理有据,与他人发言有交锋、碰撞,对能力强的学生在达到以上要求的基础上可侧重训练说得有艺术性,有相应的态势语--据心理学家拉尔伯特·梅拉比安研究得出的公式,信息总效果=7%的文字+38%的声音+55%的面部表情,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提出有态势语的要求,实际是对全体学生起到了导向作用,即使有一部分学生一时不能完全达到这一要求, 也使他们具有了进行口语交际应该有态势语的意识,为今后的进一步提高打下了基础。
4.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除了反映讲话人的意愿、观点、思维水平、语言能力外,也反映讲话者待人接物的态度等人格修养方面的特质。因此,在双向互动性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必须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新《大纲》所言: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这是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保证。
例如,应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认真听别人讲话的习惯,待人有礼貌,不抢话、不打断别人谈话的习惯,懂得如何与他人平等合作,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商议的习惯等。
二、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和具体方式
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大纲》明确指出了三种基本途径: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结合《大纲》和高年级学生的实际,在实践中我通过以下几种具体方式对学生进行训练、提高:
1.改革课堂教学结构,设立专门环节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从六年级第一学期起,学习每篇课文的第一课时(主要是在全班范围交流预习生字、字词的情况,检查朗读,提出不懂的问题并随机解决较简单的问题)改教师组织为当堂由上一节课组织交流的学生推荐一名学生主持(事先不通知)。在这名学生组织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可提问、指名回答等,其他学生也可向其提问要求解答,同时,组织者还有责任对其他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归纳,有针对性的提出自己的看法。交流结束后,师生共同对主持人的表现进行评议(从声音、仪态、应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对课文的把握等方面评议),给出一个成绩。
这一环节的设计,使每个学生都要做好今天我主持的准备,提高了预习的质量;使主持人与学习者始终处于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创造了更多的口语交际的机会;使交流预习与口语交际有机融为一体,练、用结合,提高了课堂效益;使每一位主持人在经历了实践锻炼后,从老师同学的评议中对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有了了解,也使每一位学习者与他人有了对照、比较,利于今后进一步提高,可谓一举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