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课程组织对幼儿不当行为的影响
幼教网整理了关于幼儿教育探索论文《教师的课程组织对幼儿不当行为的影响》,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幼儿常会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不当行为。然而,面对幼儿的不当行为,却鲜有教师意识到幼儿的不当行为与自身教育教学之间的密切关系,主动从自身的课程组织来反思、调整和改善其教育教学过程。笔者通过对北京市3所不同性质幼儿园的3个中班进行了为期9天的观察,发现教师的课程组织对幼儿不当行为的重要影响作用。
课程组织是指将构成课程的各种要素科学地加以安排、联系和排列的方式。一般认为课程组织包括静止的观念层面的课程组织和实践形态的课程组织,也就是说课程组织可以理解为两个不同的内涵,即包括活动开展之前的活动设计和正式的组织活动过程。
一、从课程的组织实施过程看
案例1 6月28日 16:10
活动情境:过渡环节(户外活动前)
事件:喧哗、吵闹
要出去户外活动了,助教老师在给小朋友讲故事,小朋友们在走廊里靠墙的鞋柜上坐着认真倾听。16点09分,主班的黄老师请全体小朋友到楼梯口排队。大部分小朋友都很快站好了,可是后边有4位小朋友还未站好。老师径直从队伍的最前面来到后面,批评这几位小朋友。前面已经站好队的小朋友回头观望,不一会儿,前边本已经站好的队伍变乱了,小朋友开始说话、喊叫,一转眼的功夫,走廊变得喧闹起来。老师见状,马上回到队伍前面,批评前面小朋友不会站队伍。“中x班小朋友,立正!”小朋友:“一二!”。排了近5分钟的队伍终于整齐了,1 6点1 4分,老师带小朋友下楼。
活动组织的时间问题是课程组织实施中的重要问题。研究发现,在收集的有关课程组织的53个案例中,涉及活动组织的时间问题的有28例,占课程组织的52.8%,活动组织中的时间问题成为导致幼儿不当行为发生的最重要的课程组织因素。
消极等待是活动组织中的一大时间问题,幼儿好动和缺乏耐性的特点,使他们不可能长期处于一种安静等待的状态,幼儿的许多不当行为都是在无聊的等待中发生的。有研究者还指出(邱玉婷,2001),当教师要求的任务越具体且课程越生动有趣时,个案产生越多的任务行为,而学童在课堂中无具体任务则容易引起非任务行为。研究发现,65.5%的时间问题是消极等待的问题。案例1中,在户外活动之前教师组织幼儿在班级门口排队,从开始排队到最后下楼的时间一共花费6分钟,在这6分钟内,教师没有组织任何形式的过渡活动让幼儿专注于一件事情,整个过程中幼儿你等我待。尤其在教师单独处理队伍后边的状况时,前面已经排好队伍的幼儿又开始等着老师结束“整顿”,幼儿在无所事事的消极等待中开始“生事”。
案例2 年5月10 08:53
活动情境:教学活动
事件:不专心
从8:30开始,老师组织小朋友播报新闻和天气预报,先请小朋友给全班讲自己带来的新闻,小朋友都仔细地听着。后来由值日生播报今天的天气,并送给全班小朋友一句温馨提醒。从8:53分集合到现在已经过去了20多分钟,还有3位值日生没有播报天气,教室里虽然还比较安静,但许多小朋友都东倒西歪坐不住了,眼睛也望向了别处。
活动组织的时间问题除了消极等待之外,还有一类为活动时间过长。在观察中发现,教师所组织的教育活动的节奏比较松散,大部分教育活动的持续时间都过长。研究发现当活动时间过长时,幼儿开始表现出坐不住,甚至是喧哗、吵闹,无法专注于活动。
活动组织的方式方法是活动实施中的另一重要问题,Kounin的研究指出,成功管理的教师在活动一开始就能够激发儿童的兴趣,并注意在整个活动中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使儿童的活动一直围绕着教学。如果教师只是采用简单的教学方法,活动过程之中又没有辅以任何教具时,就不难理解儿童为什么会表现出不当行为了。本研究发现,组织活动的方式方法是影响幼儿不当行为的重要的课程组织因素。研究共收集与组织活动的方式方法有关的案例13例,占课程组织因素的24.5%。
案例3 年6月28日 15:23
活动情境:教学活动
观察事件:不专心、随意离开座位
15点15分,活动室的蓝线上,老师给全班小朋友讲今天下午要完成的练习题。老师将自己手中的练习册举高,然后开始一道题接一道题地讲解做题的注意事项。 “这道题要看清楚题目……”起先,小朋友还能够集中注意听老师讲解,15点23分,时间过去了8分钟,老师仍然拿着练习册在和小朋友讲解注意事项,坐在蓝线上的小朋友开始东倒西歪,一女孩说:“黄老师,您能不能讲慢一点,我听不明白。”更多的小朋友开始聊天、嘻笑。一男孩调皮地模仿着动物的怪叫声,老师没有理会,紧接着又有3名幼儿学着怪叫起来。这时,老师点了这几位小朋友的名字,批评了他们,他们安静下来。可是,其他的小朋友也开始前后挪动,离开自己的位置。这时老师还在前边讲着注意事项:“做这道题的时候,注意是连线,不是要你画叉画勾……”直到15:30分,老师把所有的习题讲完,才请小朋友各自拿练习册回座位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