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巧妙借助故事开展科学教育活动

幼教网 2018-09-17 16:36:42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巧妙借助故事开展科学教育活动

  故事是幼儿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它对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扩大知识面、促进幼儿想象和思维的发展有积极作用。作为一所以科学教育为特色的幼儿园,我们尝试把科学教育的内容融入生动有趣的故事中,挖掘故事的科学教育因素,让幼儿在故事情境中了解科学知识、丰富科学认知和经验。为了将故事有效运用于科学教育活动,教师在故事的选择、处理和运用上需要下一番工夫。

  一、注重故事的选择

  好的故事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故事选得恰当,才能保证科学教育活动目标的实现。教师在选择故事时,既要考虑到作品的教育价值,又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尽量选择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贴近的故事。

  (一)关注作品的教育价值

  对于学龄前幼儿来说,科学故事如果偏重于讲述一些科学原理,就会比较枯燥,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果把枯燥的科学原理和生动有趣的故事相结合,有情节、有人物、有优美的语言与有趣的对话、有矛盾冲突等,就容易受到幼儿的喜欢。

  如《小青虫的梦》讲述的是一条小青虫蜕变成美丽蝴蝶的故事,从最初偷偷躲在树上听歌,到最后在音乐会上翩翩起舞,这个故事不仅让幼儿了解小青虫蜕变成蝴蝶的生长过程,还告诉幼儿不应该用外表来判断一个人的价值,每个人都有追求梦想的权利,都能通过努力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又如《乌鸦喝水》讲述的是一只乌鸦口渴了,在找水喝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喝到水的故事。在故事情境中,幼儿可以仔细观察、了解乌鸦解决困难的各种办法,这个故事还可以启发幼儿要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多动手、动脑解决遇到的问题。

  (二)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

  幼儿的原有经验直接影响着他们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与迁移,因此,教师在选择故事时,还应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与幼儿已有生活经验相贴近的故事,这样才能受到幼儿的喜爱。

  如小班幼儿喜欢各种有趣的小动物,教师就选择了《红眼晴的小猫》《背上的房子》等故事,把怎样保护眼睛、蚯蚓可以帮助植物生长等一些粗浅的科学知识融入故事中。中班幼儿已具备一定的探索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就选择了《蜗牛和苹果》《小土坑》等,让幼儿根据故事情节进行探索和动手操作,既欣赏了故事内容,又发展了探索能力。

  同时,我们还创编了适合大班幼儿的主题科学故事,如《谁丢了尾巴》《神奇的尾巴》《借尾巴》等,幼儿可以对同一主题的故事进行比较和分析,既利于从各个角度了解某一科学知识,又利于发展大班幼儿的思维。此外,大班幼儿对科学家产生了一定的兴趣,教师就选择《认真的爱迪生》《诺贝尔的故事》等科学家的故事,通过丰富的语言、生动的人物刻画让幼儿了解科学家。

  二、对故事内容进行适当的处理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虽然优秀的故事可以很好地吸引幼儿,但如果教师能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和教育目标,巧妙地对故事内容进行再处理,如增加、删减或改编作品的部分内容,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增加对话

  有些故事虽然生动有趣,却将其中蕴涵的科学内容“隐藏”了起来,对此,教师可以尝试增加角色间的对话,将幼儿难以理解的内容转化为浅显易懂的对话,帮助幼儿更好地解读和理解故事内容。如故事《蜗牛和苹果》表达了蜗牛想与苹果亲近的愿望,适合中班幼儿欣赏,但作品多用描述性语言,幼儿理解起来存在困难。因此,教师将作品中的描述性文字改为对话的形式,如故事中乌龟说:“苹果没有生病,它是苹果妈妈,正在腐烂,好让它的宝宝钻进泥土里,生根发芽。”为了帮助幼儿理解“水果妈妈的宝宝是什么”,教师增加了蜗牛与乌龟的对话,蜗牛问道:“苹果真的是妈妈吗?它怎么和我们的妈妈不一样呢?”乌龟说:“是的,苹果里面有许多苹果核,它们是苹果妈妈的宝宝,苹果妈妈腐烂之后,苹果核就会钻进泥土里,然后生根发芽。”最后,教师呈现了各种不同的水果,帮助幼儿观察、发现不同水果果核的秘密,促进幼儿的理解。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