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巧妙借助故事开展科学教育活动(2)

幼教网 2018-09-17 16:36:42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二)删减环节

  有些故事内容较长,涵盖的信息量较大,对于这类故事,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和预设的目标,对故事情节进行删减,以凸现主要内容。如在小班讲述《贪心的变色龙》时,故事中变色龙希望能像北极熊那样又大又白,像红鹤那样漂亮,像狐狸那样机灵,像鱼儿那样会游泳,像鹿那样会跑,像长颈鹿那样看得远,像乌龟那样躲在壳里……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一下子要理解这么多动物的特征比较困难,于是教师删减了北极熊、红鹤、长颈鹿等几种不太常见的动物,保留了幼儿较熟悉的内容,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

  (三)凸现形象

  科学故事中的一些经典角色往往能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思维敏捷的司马光、勇敢智慧的阿凡提、机智聪明的曹冲等,这些角色形象也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故事中的角色形象,鼓励幼儿多问多思,发挥故事的教育作用。教师在讲述故事《司马光砸缸》时,可增加一些互动讨论的环节,组织幼儿围绕司马光救人的办法和过程展开讨论,让幼儿体会主人公的沉着冷静和机智勇敢。

  三、用恰当的形式“讲述”故事内容

  在精心选择和适当处理故事的基础上,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时还要注重故事的呈现方式,根据故事的特征和幼儿的学习特点,运用恰当的形式实现科学故事的教育价值。

  (一)在反复体验中理解故事内容

  幼儿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他们的思维动机往往由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引发。因此,教师在“讲述”科学故事时,要以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形式呈现故事内容,为幼儿创设可以反复体验的机会。如在讲述《小壁虎借尾巴》时,教师可以先把教材上的插图放大,制作成连环画教学挂图,为幼儿的思维提供视觉支持,然后引导幼儿看图听故事、看图复述故事,帮助幼儿熟悉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最后,在幼儿熟悉故事内容和情节的基础上,把故事改编成表演游戏,让幼儿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故事。通过“看故事一听故事一说故事一演故事”等一系列活动,不仅“讲”活了科学故事,也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和热情。

  (二)在问题情境中领悟科学知识

  问题是幼儿思维活动的诱因,故事中所蕴涵的问题情境是促进幼儿思维发展,掌握科学知识的主要因素。教师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有必要结合故事情节,设置恰当的问题情境,引发幼儿主动思维。如讲述故事《动物的尾巴》时,当幼儿明确了动物的尾巴有各种本领后,教师根据故事情节提出问题:小鱼的尾巴像什么?没有尾巴会怎么样?老牛的尾巴像什么?尾巴的作用是什么?小燕子的尾巴像什么?尾巴是用来干什么的?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吗?后来它的尾巴怎样了?通过抛出的一系列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发现、认识尾巴的功能,学习关于“动物尾巴”的科学知识。

  (三)在操作中了解科学原理

  有些故事中蕴涵的科学原理尽管非常简单,但幼儿仅通过教师的讲述还不能完全理解,这时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各种条件,让幼儿在操作中获得真实的体验,亲自验证科学原理。如故事《乌鸦喝水》,当教师讲到乌鸦想喝水,但由于瓶口又细又长而喝不到水时,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小石子、海绵、餐巾纸等各种材料,鼓励幼儿亲自操作,让幼儿在操作中明白通过虹吸、增加水的体积等方法升高水位,可以让乌鸦喝到水。这种直观、简单的操作形式很受幼儿的喜欢,能够帮助幼儿了解故事中蕴涵的科学原理。

  借助有趣的故事开展科学教育活动,能有效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丰富幼儿的科学认知,启迪智慧。通过科学故事,幼儿可以从“是什么”和“为什么”两个角度了解简单的科学现象,初步形成粗浅的认识,激发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