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观摩活动中的“挑”
幼儿园观摩活动中的“挑”
我在参与了不下30次教学活动观摩后,对其中的一些现象产生了疑惑:为什么代表一所幼儿园展示教学活动的总是那几位教师?为什么某些领域的教学活动鲜少出现在观摩活动中?为什么每次观摩活动都只有十几个孩子参与?……带着这些疑惑,我走进了某示范性幼儿园,在对园长、教师的访谈中,我渐渐发现观摩活动的背后有着出于各种目的的刻意挑选:挑教师,挑内容,挑孩子,挑活动……
一、各种各样的“挑”
1.挑老师——领导心里有数
一般情况下,幼儿园会通过园领导指定和教师自愿报名两种形式来决定谁代表幼儿园展示教学活动,但即使是自愿报名,最终的决定权也在园领导手里,教师并不是想上就能上的。对于展示教学活动的人选,园领导自有一番考虑:
“对外的观摩活动与日常教学不同,它是为了展示幼儿园的形象、教师的能力等很多方面。那就要选择那些有经验的,教学能力、应变能力等各方面都不错的教师。因为是观摩活动,肯定要把优秀的推出去,即使嘴上不说,大家心中也是有数的,就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不是所有老师都能上的,相对而言,有的老师适合展示活动,有的适合带班,有的适合搞科研。适合展示活动的老师,他们组织的活动比较容易出彩,有创意,效果好。要代表幼儿园展示活动,老师对于单个教学活动必须把握得比较好。有的老师就不适合,试了几次,总是不太成功,那我们心里就有数了。”
2.挑内容——回避某些领域
在日常的教学计划中,教师会将各领域的内容较为平均地安排在其中,可是,到了观摩活动中,某些领域的活动就不见了。比如,我观摩的30多个活动无一是社会领域的内容,而科学领域中的科学探究活动、艺术领域中的美术活动也不多。原来,教师选择展示活动的内容时也有多方面考虑。比如,有位教师这样说:
“我比较喜欢展示音乐、语言方面的活动,像科学方面的活动我几乎不考虑。科学活动要求教师逻辑性强,有一定的科学素养,需要准备的活动材料又多,而且场面上给人的感觉乱乱的,因为你总不能让孩子乖乖地坐在座位上听你讲吧,可是他们一活动开,我就担心把控不住。社会领域活动也不好弄,弄得不好就成了语言活动。我比较喜欢唱歌,音准还可以,而且我觉得组织音乐活动容易,孩子们也喜欢,学学唱唱,活动就结束了,也不至于出什么岔子。”
3.挑孩子——能配合教师的
我们可以看到,一般在观摩活动中,孩子不会超过20人,基本上在15人左右,也就是说班里近一半的孩子是没有参与机会的。那么,教师是以什么标准来决定谁有资格参与的呢?有教师这样说:
“如果由孩子自己决定参不参与观摩活动,那不乱套了?万一选了那些不听话的,比如像杰杰那样调皮的孩子,就会让你感到头疼。有时候,你讲什么他根本不听,还老是插嘴,或者带动其他小朋友捣乱,那你设想一下,活动会变成什么样子?当然,有时候他表现也还不错,挺逗乐的,这在观摩活动中也许会添彩,但事实上你在考虑观摩活动时,首先要确保不能出什么问题,所以不挑他这样的孩子比较保险。有些孩子呢,就是能力差了点,要么一问三不知,要么乱说一气,活动时会给你带来麻烦,这样的孩子最好也不要选。像贝贝那样的,就要看是什么活动了,美术活动还可以考虑,但这次是体能活动,她太内向了,动作协调性也不好,恐怕会融入不进去。总之,就是要挑那些听话、能配合老师的,聪明、反应快的孩子。”
4.挑活动——必须“磨”过才行
一提到观摩活动,许多教师自然而然地会联想到观摩活动的另一“m6”,即“磨课”,似乎不经过这一环节,活动难以在众人面前展示。不“磨”不行吗?平时的教学活动难道都是“磨”过的吗?为什么观摩活动就要反复“磨”呢?一位园长这样说:
“观摩活动是有必要‘磨’的,尤其是新教师,否则他们不知道活动的关键点在哪里,也不知道如何去组织实施。在磨课的过程中,教师逐步知道孩子能不能接住自己抛给他们的问题,知道自己在活动中该说什么话。教师本来没有办法预料活动中的一些突发情况,而通过磨课可以预知一些可能发生的状况并作些预设,将最好的一面呈现给大家。经验丰富的老师都要磨个三次才能拿得出去,有些老师磨上七八次的都有呢!”